李敏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环境中,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显然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成果中,新的时代环境呼唤新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把“网络学习空间”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改变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沟通;激励;引领
进入21世纪,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而逐渐变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小学阶段开展网络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也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一段时间的线上交流和线下观察,我也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而这一评价方式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鼠标轻触,沟通无限
无论在评价维度方面,还是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方面,传统的综合素质评价都已经很完善了。但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是感觉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收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当评价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那感觉真的是畅快无比。
(一)评价及时,影响巨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其优秀表现如果能得到及时表扬,就会起到激励和巩固作用,强化其自信心。作为班主任,当你不经意间路过别的老师的课堂,发现某个孩子的表现值得称赞,那就打开手机,把孩子的表现及时上传。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虽然仅仅记录了一个瞬间,但对孩子来说意义无穷。班里有一个孩子叫韩传魁,一天上午,数学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老师讲解的题目还剩下一个小尾巴没有讲完。班里其他孩子已经急不可耐,准备下课;他的同桌也已经站起来,准备离开桌位。而他依然挺着身子,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竖起耳朵听完老师的最后一句结束语。老师离开教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一扭头便开心地投入到快乐的课间十分钟里去了。中午放学回家,当他打开自己的班级空间,看到记录着他聚精会神状态的照片,以及各位老师对他的赞誉之语时,惊奇不已。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表现得越来越好。
(二)沟通及时,解决即时
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家校联合的重要性。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能够及时沟通,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好处是:人人都是自媒体。孩子在校外逗留、逛小店、买零食时的照片、文字、视频,皆可由老师上传。上传之后,老师@家长。家长自然会意识到“散漫”状态的后果,他们就会限制孩子的零花钱用途,同时告诉他们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样便可以从源头上禁止此类事件发生。
班里有个孩子叫张晨曦,非常聪明,但很喜欢买小零食、小玩具。由于爸爸媽妈上班比较忙,疏于看管,她每天总是找各种借口向家长多要零花钱。一次,我发现她从小店买了很多小零食和小玩具拿到教室里,同学们都围在她周围。这已经严重影响了班级纪律。我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她的家长。第二天,她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之后,她的家长多次和我交流学生在校情况。自此,她基本上不再乱逛小店了。
二、评价多元,激励无限
(一)不让评价留白
“互联网+”下的多元评价系统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是立体的。孩子不仅看到自己的多元化能力,也切身感受到人的发展是具有多样性的。班里有个孩子叫杜宜萱,是公认的学霸,但在综合素质评价的“艺术修养”一栏,她发现自己的那一栏是空白的。于是,她便主动请缨参加学校每年举办的“新教育实验会演”。她给自己找到一个搭档,苦练相声表演。一段时间后,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站在台上,像模像样,字正腔圆,一则《吹牛》的相声表演,让大家赞不绝口,更是夺得了语言类节目的冠军。小丫头从此更自信了。
(二)让特长成为资源
人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投入,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因此,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的特长成为一棵晃动的大树,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班里有一个叫赵贵雅的女孩,貌不惊人,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运动天赋,小小年纪,乒乓球技术已经出神入化,在她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身心健康”一栏,无论是“参加体育比赛项目”,还是“体育特长项目”及“学校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和水平”,填写得满满的。但在“学业水平”一栏,她发现自己的“写作”很薄弱,为此感到很沮丧。作为老师,看在眼里,更要寻找解决的途径。教育就是这样,当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被教育”时,教育效果往往很差。于是,每次指导她写作时,我都先和她谈话。无论是写人的文章,还是写事的文章,我都尽量把文章的主线与她的特长联系起来。她每次都会说得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在这样的状态下,一篇篇美文在她的笔下诞生了。
三、精编评语,提升学科能力
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的“教师评语”要花费教师的不少时间。如果老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精编自己的评语,通过网络平台一次次传送给学生,学生读之,时间久了,自然能够起到提升学科能力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非常强,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亲近教师并接受其教导的需要。他们总是喜欢模仿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老师写给他们的评语,自然也不例外。
我是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因为对古诗的喜爱,在教一年级时就带领学生读诗、背诗,偶尔也会提笔写一写。期末写评语时,我便把平时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用一首首小诗写下来。渐渐地,孩子也慢慢地开始回应老师。
有一个孩子叫杨美玲,稳重、大气又美丽。从二年级开始,她就用小诗给老师回复,录入一首如下:
温柔善良解人意,胸怀一颗责任心。
辛勤教导忠职守,三年如同家母亲。
还有一个孩子叫董梦琪,她把写诗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三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写了厚厚一本。
这样的例子甚多。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之间这样传送着、沟通着、交流着,久而久之,一项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孩子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怎么会不提高呢?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们若利用好了期末评语,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也会不断提升学科能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变革,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增加教育的容量,让教育变得便捷、简单。当教育借助互联网走向开放,也就真正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许冬梅.“互联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6(20).
[2]施孝忠,高翠红.论小学生的向师性[J].教育探索,2020(5).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