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飞
摘要: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品质形成的初期,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在逐步发展。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从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结合实例,探究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思维品质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十分必要。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为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品质形成的初期,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在逐步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
二、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思想守旧,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渗透培养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转变。英语教学强调单元规划、内容整合、语境带动、语用体验的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单课时之间是割裂的,缺乏连续性与递进性,没有单元规划的理念;部分教师有时受教学评价的影响,过多地关注英语知识的机械操练,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教学活动单一,缺少指向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言知识和词汇量不够丰富,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主要以单词和句子的跟读、朗读等机械操练为主,缺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教学活动。
(三)课堂提问随意,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單一,难以激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教师随意的提问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实例分析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从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语用任务,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英语学习既有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也有比较和分析的过程,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正是在这些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牛津上海版英语提出了“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内容,在充分考虑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设定语用任务。
1.语境创设发展逻辑性思维
2A M4 U2 In the forest 单元围绕话题wild animals 展开。笔者在创设两个课时的语境时,从教材人物Danny 和Eddie出发,把第一课时的语境设定为Danny和Eddie阅读In the forest这本书,并引入文本内容,从动物的外貌和饮食喜好谈论野生动物;在第二课时,笔者创设语境:Danny和Eddie 走进森林看野生动物,分别从外貌、突出特征、能力、饮食喜好等方面谈论野生动物。通过学习,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语言描述野生动物。我创设的这两个语境,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语用,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他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境积极思考。
2.语用输出发展逻辑性思维
在设计语用任务的时候,教师应整合教材文本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预设输出文本。如在2A M4 U2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运用已知句型“Im... I can... I like... ”,扮演小动物作自我介绍,过渡到用新知句型“It likes... ”介绍小动物。到第二课时增加学生的语言量,用句型“It is... It has... It can... It likes... ”,分别从外貌、突出特征、能力、饮食喜好等方面更具体地介绍小动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学习遵循从旧知到新知的规律,比较分析“I like...”与“It likes...”在使用中的区别,学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动物:从直观的外貌描写到介绍动物的能力和饮食喜好的顺序;外貌描写遵循从整体描写到局部描写的顺序。教师以有逻辑性的语言框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比较分析,使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得到了提升(见表1)。
(二)优化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求新求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可借助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
1.梯度任务启发创新性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从教学活动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关注任务之间的梯度性。设计梯度性任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2A M4 U2 In the forest第二课时While-task procedures的教学活动推进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动物的character,food,ability等方面描述狐狸、河马、大象和熊。学生通过Ask and answer谈论狐狸,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动物卡片;通过Listen and tick了解大象,能在信息表的帮助下具体谈论大象;通过Read and write了解河马的相关信息。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关键信息,完成动物卡片的填写。最后,学生通过Look and say的方式谈论熊。在这一系列有梯度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激活了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