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020-11-28 07:39倪春华
西部论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

倪春华

摘 要: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新兴业态发展不断呈现、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等为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且发展不均衡、产业融合程度总体不深、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充分、新兴业态发展质量不高、支撑服务发展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作为农业大区、农业强区,涪陵区农业发展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近年来,涪陵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的助推了全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涪陵区“三农”工作的全面进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涪陵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等涉农工业和服务业加快融合的态势。截止到2019年,涪陵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90家,其中规上企业达79家,数量仅次于荣昌区排全市第二位、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7%,认定全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7家、数量全市区县第一。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77.51亿元,同比增12.8%,占全市总额15.4%,高于涪陵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市中的占比。举办梨花节、龙眼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业特色节庆活动,打造“涪陵醉美乡村线路”,年接待乡村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52个、邮政网点318个,发展农村电商平台9户、网商1466家,全区农村电商网销农产品达2.8亿元、同比增21.7%。

(二)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涪陵区结合自身农业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将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切入点,依托榨菜集团、太极集团两大上市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通过打造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来打通一二三全产业链。截止到2019年,在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产销成品榨菜49万吨、销售收入39.6亿元,同比分别增2%、11.6%;榨菜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净增13亿元。新增中药材种植基地2.56万亩、总面积达到7.03万亩,新建成400亩良种繁育基地,全区金荞麦、前胡、紫苏、厚朴四个中药材单品种植面积全市第一。在引领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自身也实现了发展的壮大,2019年榨菜集团、太极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总额19.89亿元和240亿元。在2019年公布的重庆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名单中,榨菜集团、太极集团两大上市龙头企业均榜上有名。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涪陵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截止到2019年,涪陵区区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2家、其中市级32家、国家级5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8个,其中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90个、总数达1025个;新增家庭农场18个、总数达922个。涪陵区海林种养友好生猪专业合作社、睦和龙哥果品专业合作社分别入选首届 “2018年度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度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十大案例”;2019年,“涪陵区睦和龙哥果品专业合作社”获24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涪陵区洪家大院家庭农场”获26个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之一。

(四)新兴业态发展不断呈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工作会上提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随后,农业部试点“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涪陵区确定南沱镇治坪村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立足竹笋支柱产业,培育组建合股联营新型经营主体。治坪村以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试点,由该企业与123户农户一道成立了笋业股份合作社,以公司现金入股+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发展竹笋产业,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18年12月29日,在分红大会上,治坪村2组的123户农民股东共分得红利31万元,人均分红2520元。2019年,涪陵区又探索榨菜农村“三变”改革,700户菜农以5100亩榨菜种植当季土地经营权入股、洪丽食品公司以现金入股、洪丽鲜榨菜合作社以榨菜腌制池折价入股、村集体以现金入股,股权2500万元,组建重庆涪陵风向堡榨菜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盈利二次分红,截止2019年底全年共实现增收350万元、户均增收5600元。目前,涪陵區正在总结推广“三变”改革经验,加快培育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农业+健康养老”“农业+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呈现。

(五)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要想富,先修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涪陵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突出抓好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一是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时全区303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全区乡通畅率、行政村通畅率和撤并村通达率均为100%。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把水源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城乡人畜饮水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三是实施“信息乡村”建设工程,分类分阶段推进光纤、4G等高速宽带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到2019年基本实现农村居民聚居地4G网络全覆盖。四是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对供电能力不足的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五是实施特色小城镇供气工程,提高特色小城镇天然气覆盖率和供应水平。

(六)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健全。一是融合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在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涪陵用好用活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安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专项指标,重点保障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用地。二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得到落实。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前提下,认真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涪陵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有序展开。为撬动市场工商资本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涪陵全面落实全市“万企帮万村”活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股权合作机制、开展产业合作经营。四是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针对涉农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涪陵大力引导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涉农贷款稳定持续增长。

二、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理性审视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客观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产业规模小且发展不均衡。当前,在“2+X”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中,榨菜和中药材两大产业作为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近年来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产业规模仍偏小,2019年两大龙头产业实现的产业增加值总和不到50亿元。同时,两大龙头产业发展不均衡,截止到2019年,青菜头种植面积达到72.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3万亩,交叉覆盖了沿江、坪上和后山所有乡镇,但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不足青菜头的1/10,两大产业一头大、一头小,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此外,蔬菜、柑橘、蚕桑、笋用竹、油茶、茶叶、水产等骨干产业,相对于榨菜和中药材相两大龙头产业,发展速度慢、层次低、可替代性强并且规模偏小,迄今为止规模经济效应还尚未形成。

(二)产业融合程度总体不深。尽管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涪陵先后成功获批 “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榨菜)”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但总体来看,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长上,目前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形态主要是拓展农业功能的农家乐等旅游业、以榨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业、及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养殖业、和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服务类等的融合。但这些融合从产业链来看,产业链延伸较短,技术水平低,仍以初次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经营主体多数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创造价值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的突围能力不强。

(三)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除太极集团、榨菜集团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外,其他80%以上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绝大部分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将绝大部分利润内留,农民仅能从中获取利润的一小部分,经常出现违约率高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注重盈利,一些龙头企业在项目选择上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甚至不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少数企业入驻农村后,与村书记打通关系,过度开发、强行占用农村资源,将“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仅仅作为一种口号,致使自身发展难以持续。

(四)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充分。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涪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但这两个经营主体,客观上也存在着先天发育不充分问题。首先,从农民合作社来看,至少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开拓意识先天不足。为了将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农民合作社更倾向于选择与其他合作社相同的发展产业、发展方式,“搭便车”观念严重,由此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使大部分项目产品、服务基本雷同,降低了消费者体验、消费的积极性;二是管理不规范问题较为普遍。农民合作社往往存在缺乏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头人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使社员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而家庭农场,首先,普遍面临着经营主体数量多、发展规模小的问题;其次,经营主体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容易引发盲目跟风生产,进而导致市场饱和、过度竞争的问题;最后,经营主体对市场波动反应慢,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五)新兴业态发展质量不高。目前,涪陵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互联网+农业”业态等新兴业态日趋活跃,但总体来看发展质量不高,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经营主体实力偏弱、创新驱动不足、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种植、加工、销售、游乐,看似环环相接,实际却是简单拼盘、各干各的,导致特色效益农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主要骨干产业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带动;榨菜加工企业数量虽多,但不少企业规模小、效益差、污染重,行业亟待优化整合;特色农业节庆活动举办效果明显,但活动一过游客骤减,餐馆、民宿及相关旅游设施闲置严重;“互联网+农业”拉近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但部分农特产品品质不佳、定位低端,市场竞争力低下。

(六)支撑服务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金融支撑服务发展力度不够。涉农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客观存在,直接制约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虽然涪陵区通过组织银企融资对接会、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等多种方式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但融资额度有限,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此外,农村金融产品、贷款抵押方式相对较少,缺乏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由于租用的土地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设施均不能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导致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的资金来源多以银行贷款为主,客观上致使贷款难、费用高。二是人才支撑服务发展力度不够。受收入、工作机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与全国很多农村地区一样,涪陵区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目前都选择外出务工,如2019年涪陵区全年外出务工人员仍达29.37万人,农村几乎只剩下妇女、老人、儿童。此外,由于涪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融合效应还未充分显现出来,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还不足,大多数高校科研人员、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来就业,这客观上导致当前涪陵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此外,信息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以及技术创新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客观上也影响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贤,刘宸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03).

[2] 韩俊.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根本遵循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J].管理世界,2018,34(08).

[3] 韩长赋.积极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农村实用技术,2018(03).

[4] 吕岩威,刘 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0).

[5] 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4).

[6] 赵霞,韩一军,姜 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4).

[7] 孙鸿雁.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7(01).

[8] 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