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洪
摘 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是较为陌生的,是需要融入到自己的脑海和生活中的。而如何帮助学生适应语文课堂,使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语文,就成了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挖掘学生的兴趣,能够借助兴趣来吸引学生,进而促使学生了解语文,在了解中熟悉语文的特点,找到语文学习的方向。在实践中,教师利用生活、问题和实践,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产生了挑战语文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挖掘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如何学习语文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刺激学生参与的动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投入生活的礼包——挖掘学生参与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可以投入生活的礼包,挖掘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生活的礼包,有助于挖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找到生活的真面目,了解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阻挠。学生在生活礼包的吸引下,走进现实生活,学会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语文,改变了自己的实际学习状态,探索了生活与语文的奥秘,能够站在生活的基石上把握语文,提高了自己的警惕性。
在学习《端午粽》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端午节,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意义,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粽子的模型,让学生回想自己吃粽子的经历,说一说端午节都有哪些庆祝方式。学生联想现实生活,分享了自己的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学生在表达中对端午节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笔者便为学生讲述了屈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庆祝意义,知道不同的庆祝活动存在的目的。学生在聆听中熟悉了屈原,理解了端午节的含义,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一起了解更多端午节的内容。
二、投入问题的礼包——挖掘学生思考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可以投入问题的礼包,挖掘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投入问题的礼包,有助于挖掘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想当然的,而是要动脑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在探索中成长的。学生在问题礼包的吸引下,了解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反思,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学会在思考中强化自己的思维,做好应战的准备,积极解决语文中遇到的障碍。
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阐释的道理,在教学中提问学生: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为什么要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从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学生围绕问题,对课文进行了阅读,知道了课文讲述了毛主席在亲自参加挖井劳动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吃上了水,受到了老百姓爱戴的故事。学生认为在享受好处的时候,不能忘记提供好处的人,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人和事。学生在思考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三、投入实践的礼包——挖掘学生体验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可以投入实践的礼包,挖掘学生体验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实践的礼包,能够挖掘学生体验的兴趣,使学生不再惧怕实践,而是能够参与实践,引领实践,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让语文拥有更多的发展储备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实践礼包的吸引下,跟随教师一起,对如何使用语文知识进行了摸索,了解了语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明白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结合课文内容,将不同小动物留在雪地上的印记画下来,使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语文实践的乐趣,熟悉小动物的特征。学生阅读课文后,了解了小马、小鸡等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借用手中的笔,将其展示了出来,熟悉了不同动物的印记特点。学生还了解到青蛙在冬天有冬眠的习惯,增加了自己的常识积累,体会到了实践的作用。
总之,本文通过投入生活的礼包、投入问题的礼包、投入实践的礼包,挖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挖掘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挖掘了学生体验的兴趣。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对语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知道了语文对自己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能忽视语文的作用,更不能认为语文是无用的,耽误自己的后续学习。学生能够正视语文问题,积极融入语文课堂中,挖掘自己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目光放在了培养学生兴趣上,了解了学生的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改变了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带来了学习的希望。此外,教师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不再轻视学生,而是有意识地加入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与教师一起构建语文的宫殿。
参考文献:
[1]高惠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
[2]黄剑丽.优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