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学教学的过程有时候就像是在创作一幅画,在最初的阶段要能够描摹出图画的轮廓,继而在这种框架下填充内容和色彩,最后再完成整体的渲染和调色。如果想实现教学内容上的“深度教学”,就要在明确本节课教学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从中总结规律,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深度教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层面的“深度教学”和科学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不同,这里所说的“深度”不是说单纯地加深教学的难度,而是遵循教学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各个环节之间又紧密关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教学”是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挖掘教材的可利用价值,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一、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课堂的结构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是一种教学的“框架”。妥善地指导学生去认识相关数学知识的结构,更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究。掌握一节数学课的整体结构,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新知识有充足的准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发挥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自主性。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内容也像是列出小数加减法竖式的一种“框架”,即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以及小数部分的数位分别对齐成为计算正确的必要前提。如果仔细分析这个“框架”,就可以发现整数部分的加减学生已经习得,那么小数加减法无非就是加入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遵循着“从右向左”依次计算的法则,注意好进位和退位,这部分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善于合理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框架
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善教学框架,就能够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拓展问题。因而教师要能够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内容的研究,在“求同存异”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不断发展个人和集体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多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合理丰富课堂教学框架对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本部分教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认识整万数”的学习。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位排列顺序,了解万、十万、百万、千万等计算单位,能够理解整万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好这些数位的排列与所代表的含义,其实就是把握住了本课教学的框架,那么,引导学生探究每个数位上数字所代表的数值以及怎样正确地读数就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代表实际数位的贴纸,然后让学生在下面自主填写数字,尤其是要思考首位能否为0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巧妙拓展课堂延展深挖教学内涵
学生在构建好课堂框架以及丰富相关内容以后,基本就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然而教学不能止步于此,还要在拓展外延的同时进行深挖,找到对学生来说能够实现“以不变”来适应“万变”的内在规律与“游戏规则”。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最终都指向生活,因此,对于课堂延展的深挖也往往和生活中的运用紧密相连,所以说,小数数学的“深度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认识垂线》时,就可以看出深挖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本课是在结合生活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平面上的相交与垂直,能够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不单独存在,两条相交成直角的,我们称为“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些是理论,要想实现“深度”教学,就要加入一些实际案例。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现象,如门窗、防护网、各种建筑,而垂线的学习又能够进一步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垂线段的适用性,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再如,《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的变化规律”来探讨“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计算1×5=5、2×5=10、3×5=15、4×5=20等,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了几倍,积也扩大几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规律:5÷1=5、10÷2=5、15÷3=5……从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几倍,商不变。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16÷2=8、16÷4=4、16÷8=2、16÷16=1……发现结论: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变换特点:2÷2=1、4÷2=2、6÷2=3、8÷2=4、10÷2=5……得出“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的结论……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在已有知识的迁移中主动思考和探究,得出新的知识规律和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打通了新舊知识之间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朝着“深度教学”的方向发展,不仅是关注课堂中的“深度”,更是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度”,从而真正将数学学习的“深度”应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周卫东.高观点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08).
[2]孙晓红.以“视点结构教学”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