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
【摘 要】 数学素养教学旨在促进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对数学习题的思维理解、逻辑解答、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借鉴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方法,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思路,希望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借鉴启示。
【关键词】 高中生;数学素养;教学;方法
一、数学素养的概念与基础理论
1.“数学素养”的概念
“数学素养”这一概念,是在“数学学科”的形成理念与教学基础上得以提出的。早在1876~1877年,西方学者恩格斯就在其著作《反杜林论》当中对数学学科赋予了定义,他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理关系与空间分布的专业知识学科”。发展至21世纪,国内外不同的教学研究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根据社会的演变规律与教学需求,对“数学素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将之与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解题能力、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成为一个教学整体。
2.基础理论
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数学教学理念、电子计算技术的兴起,人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合论”“概率论”等相关理论;其后,“模糊数学”“群论”“集合论”等理论相继出现,进一步推进了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
至今为止,全球共形成了至少100多个数学分支学派,加上其他物理理论,这不仅奠定了数学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人们对数学的知识与作用有了更多的认知理解。当前,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同时也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有紧密的关系。因而,加强对高中数学素养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探索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与原则
1.高中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思维、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对此,我国教育部门最新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素养与数学课程学习,应具备以下几种学习能力与构成要素:
(1)运算能力其主要是指高中生将思维联想能力与数学计算技能进行有效结合,根据相应的定律和公式进行求解和过程演绎解释。
(2)抽象想象能力,其主要是指學生对于数学命题的属性、特点、要求能够进行简单、合理的理解和分析,并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经验和方法来进行推理。
(3)推理运算能力,其主要包括了演绎推理、合理推理这两种能力。前者是指在已有的结论、公式、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推理,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后者是指根据历史学到的经验方法,对于某个情境进行观察、归类、实验和总结,从而得出合理的推理结论。
(4)空间想象能力,其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将脑子里所储备、观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运用,对数学知识进行组合加工,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2.高中数学素养教学原则
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数学知识、数学习题的学习兴趣。即在课堂教学当中,对数学的概念、函数、方程及计算公式等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利用专业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理解能力。
其次,将数学素养教学、学生全面发展与数学学习能力紧密结合,包括强化学生对数学语言、几何图形、数字关系的记忆理解与实践运用,从中掌握学习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对符号的意义、公式的计算、推理的方法等的强化掌握,从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三、高中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深化教材内容、拓展课外活动、提高课堂互动趣味,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业余小组学习、娱乐学习等方式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
2.创造情境教学
教师可创造情境教学模式,达到创新数学素养教学的作用。通过情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引用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加强对数学命题、公式、图形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设计灵活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3.加强师生互动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具体包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本论文的研究是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高中数学素养教学的教学目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索,以期望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教学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友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57-58.
[2]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