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康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工作,就是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从三方面出发,结合一定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情境;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数学运算与推理、数学模型等许多方面。为了有效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同时注意学生的实际参与,以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利用情境促使学生建立数感与符号意识
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数感和符号意识的建立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可以为小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教师可以使用教具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或者通过多媒体等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使数感与符号“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与符号意识,使其对数学的理解和感知更为深入。
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相应的模拟生活情境,以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运用。具体来说,教师和学生开展了相应的销售活动,学生可以选择销售员、收银员、客户(A、B、C)等角色,销售员需要标出价格出售的商品,如文具盒原价30元,现价打七折;笔记本原价20元,现在打五折……学生需要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购物,出纳员需要准确计算。当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也相应得到了培养。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图片情境,即先出示一排彩灯的图片(红蓝蓝红蓝蓝),然后给出几个选项:ABBABBABB,122122122,√××√××等,让学生来判断。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符号,如字母、数字、图形等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很好地建立了符号意识。
二、通过创设问题加强运算与推理能力培养
数学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点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推理和计算。
例如,以“分数乘法”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渴望发现、主动探索和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师是结合生活来问的,如:“小华生日时,妈妈为他分了五分之一块蛋糕,但是小华只吃了一半就吃不下了,于是爸爸把他剩下的吃完了,爸爸之前也分到了五分之一的蛋糕并且吃完了,那么小華和父亲一起吃了多少蛋糕?”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主动进行计算,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计算分数乘法,还要计算分数加法,学生要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小华分到了五分之一块蛋糕,他吃了一半,就是十分之一的蛋糕。同理,爸爸也吃了十分之一,再加上之前吃的五分之一,加起来就是五分之二。大部分学生都很能够通过分析正确计算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归纳、计算分数的相关问题。
三、以实际参与促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会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学生才会懂得借助数学语言去分析、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转化过程,这是令学生掌握数学技能与方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照本宣科,而是要以实际参与的方式促使学生去经历发现、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渗透建模思想。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探究过程。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长0.7米,宽0.4米,高0.5米,要制作这样一个盒子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板?在问题背景下,让学生分组分析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不同的小组得出了不同方案,有三种:一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6个面的面积之和;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表面的面积+正面和背面两个表面的面积+左侧和右侧的面积;三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顶部面积+前面面积+左边面积)×2。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小组之间开展讨论,比较这几种方式,学生普遍认为第三种是计算最简单的方式。在经历过探索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记忆更为深刻,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很快能够调出相应模型。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切实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严苗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25-26.
[2]张俊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1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