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28 07:20林春彬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物业党建

林春彬

摘 要:加强基层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天长市通过打造“红色”物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党建;基层治理;“红色”物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决定》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管理短板日益突出,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从小事着手。物业小区是城市基本单元。天长市以物业小区为突破口,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打造红色物业,把许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2019年以来,天长市以物业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该市打破条块壁垒,凝聚区域党建资源,牢牢抓住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这两个关键主体,通过建机制、强管理,推动服务再提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难点、堵点,实现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同时,该市还进一步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让街道社区减负前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

1.“大党委+小网格”,打造红色小区。打破条块壁垒,整合党建资源

一是建立“1+1”体制。在街道成立“大工委”,吸纳10个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市直单位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建立履职清单,每人每年领办1-2个党建项目;在社区成立“联合党委”,将8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分配到各个社区,社区书记任书记,联系市领导任第一书记,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委员。

二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组织体系,按照“社区联合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的架构,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74个、楼道党小组296个。将党建工作向物业小区拓展,建立4个党群服务站,安排专职人员办公,提供党建、社保、就业等服务。

三是构建组织联动体系。建立以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中枢、街道大工委为龙头、社区联合党委为“战斗堡垒”的三级联动体系,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物业方面的重難点问题。开展党建季度巡检,对社区和联合党委成员单位推进红色物业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推动各单位履职尽责。

2.“定规矩+勤协商”,建强暖心物业。紧抓核心关键,推动管理规范化

一是规范物业公司管理。在物业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制定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将物业服务企业分为甲乙丙丁四个信用等级,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信用等级挂钩。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企业信用等级情况,被评为“丁”级的不得参加市内物业服务招投标,有效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强管理、优服务。去年以来,有2个物业服务企业因信用较差被取消招投标资格。

二是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制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明确业主大会职责、业主委员会选举程序等,建立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参选不宜清单,明确党员参选比例不低于50%。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财务、事务定期公开亮晒制度,接受业主监督。推动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施业主委员会成员素质培养工程,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健全共商共治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协调机制,在社区建立“三联办”,三方代表每天轮流安排人员值班,受理居民诉求;每周五召开一次三方协调会议,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线上+线下”,培育“全天”社工。围绕群众需求,推动服务精细化、科学化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整合“奋进天街”“数字城管”等服务平台,优化群众办事、投诉渠道,让群众“动动嘴”“不跑腿”。结合“雪亮工程”,建立覆盖各单位、各小区、各路口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以及“1+6+N”综合执法平台。执法平台设在街道,日常办公人员从城管、市场监督、卫健、环保、住建、公安等6个部门抽调,其他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部门明确1名联络员,遇突发事件执法人员15分钟内到达现场,实现“街道哨响,部门到场”。

二是增强服务力量。选聘1746名楼道长(巷道长)充实到服务一线。将市直机关3000多名党员全部编入社区网格,实行积分管理,志愿服务情况与单位评先、个人评优挂钩,让“份外事”变成“份内事”。

三是优化服务方法。推行上门办事,明确社区干部50%以上工作时间用于走访群众。对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众,明确1-2人定点联系;试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集中服务。开展“一居一品”创建,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打造“圆梦微心愿”“衣旧情深”“爱心小课桌”等服务品牌12个。

4.“减负+赋能”,筑牢先锋堡垒。推动街道社区从“抓事务”向“抓服务”转变,工作重心由“向上负责”变成“向下尽责”。

一是下放权力。狠抓街道社区减负,取消街道招商引资任务。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赋予街道重大决策、人事考核建议等五项权力和社区荣誉申报评价等三项权力。

二是上提待遇。每年每个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投入不少于20万元。健全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实行“社区岗位、事业待遇”,社区正职年报酬最高7.1万元,副职最高6.7万元。

三是稳定队伍。制定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对社区工作者的职责、管理、薪酬、激励等进行明确。打通社区工作者上升通道,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对在社区连续工作满30年的,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让社区工作者事有所为、心有所属。

二、取得的成效

1.党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传统社区治理模式中,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大主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常常出现越位或缺位现象,例如居委会实际上成为政府的代言人,成为任务繁重、功能复杂的全能组织,被称为“政府的腿”。而业委会往往由于业主自治理念薄弱,也未能发挥实际功能,有些业主更关注自身利益,希望在社区集体事务中“搭便车”。物业企业更专注于获得最大利润,而往往忽视提供准公共服务。由于“多元”的立场以及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三方的关系存在博弈,“共治”目标难以实现。现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条块壁垒,驻区各方面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将党组织向小区延伸,筑牢了党的执政基础。推动资源下沉、权力下放,街道社区服务资源由原来“运转型”向“充裕型”转变,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被激发。

2.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打造“红色物业”,推动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是完善社区治理架构的关键,但是物业企业如何参与的问题一直以来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过程中的难题。物业企业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获取盈利,如果要求它在提供基本物业服务之外,还必须提供其他准公共产品或服务,就必然产生矛盾。既保证物业企业的利益诉求,又保证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目标实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物业的管理。随着“红色物业”的纵深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得到规范化管理,使得物业企业与业主的矛盾逐年减少,由原来“背靠背”变成“面对面”,交流更加顺畅。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业主委员会成员在居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大家干劲更足了。

3.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社区治理服务是比较笼统与粗化的,社区居民需求难以全部协调与满足,通过物业平台,可以将服务细化到每一个小区、每一个住户,使社区治理在微观层面有比较细化的管理,为居民提供更确切的服务,可以很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将物业管理公司打造成为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物业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专业性。通过各式各样的服务,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党组织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也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几点启示

1.党建引领是基础

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红色物业也不例外。要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用强大的组织力量推动管理,用强大的组织资源化解压力,用强大的组织网络促进和谐。在实践中,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这“三驾马车”往往会出现越位或缺位现象,“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成为大多数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的主要根源。党建引领可以物业为切入点,将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组织体系植入到物业企业中,推动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将物业企业负责人纳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之中,把物业企业负责人锻造成为物业治理“红色队伍”的一份子,建立“物业企业+居委会+业委会”的协同治理体系,推动物业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标准、高取向的物业服务。

2.统筹资源是保障

推进红色物业管理,光靠街道社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统筹区域资源,让市直单位主动走出“大院”“围墙”,融入城市党建“大家庭”“大平台”,把各自资金项目、场所设施、信息技术等拿出来共享,共同推进。可以通过“红色枢纽”打通市直单位与城市党建在物业服务理念、水平、资源双向交流的“绿色通道”。为市直单位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现代的管理方法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3.规范管理是关键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让它们将服务放在首位。要强化考核激励,把各级组织的合力激发出来,共同推动红色物业管理。要明确财政、住建等行政執法部门在物业治理领域的权责界限,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权责和职能。规定严把业委会“人选关”,确保党在业委会的领导作用。可以成立物业管理中心,推动落实物业市场监管、物业矛盾调解、物业企业党建工作等。结合街道体制改革,强化对物业管理属地监管职责,推动社区党组织把业委会、物业企业党组织纳入网格党建范畴,加强对业委会、物业企业的资源力量整合,凝聚社区治理合力,变多方“重唱”为党建“领唱”。

4.群众满意是根本

要聚焦群众想办、难办的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要站在社区居民的立场想问题、做事情,尽最大努力便民、利民。依托“睦邻”党群服务站,依托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机制,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定期以联席会议形式,就小区物业治理等问题共同协商、集体决策,努力使矛盾突出、上访不断的小区“华丽转身”,成为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物业党建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