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小草沟村生态化发展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2020-11-28 07:20桑晓蕾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沟村银山金山

桑晓蕾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根植在人们心中。“有了绿水青山,不怕没有金山银山”,但是绿水青山不会自己变成金山银山,难就难在缺少转化的路径。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从造“绿”改善生态环境开始,到增“绿”彰显生态产业优势,再到现在的点“绿”成金,构建了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关键词:造“绿”;增“绿”;用“绿”;生态价值

一、基本情况

萊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位于市区东南27公里,全村256户、660人,耕地面积1380亩,山林面积800亩。1978年前,小草沟还是一个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穷山村,全村总收入仅16万元,人均分配126元,集体资产不足2万元,1200亩地全挂在山坡上,七十年代末遇到旱灾还要吃国家的返销粮。40多年来,小草沟村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擦亮“多彩郭家店、康乐小草沟”的旅游品牌。

二、主要做法

1.造“绿”:改善生态环境,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1980年,教了22年学的宋永诗回小草沟村任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宋永诗就决心要让小草沟村脱贫,誓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决定将村南500亩荒山和600亩薄地按人均摊,分户施工、投资自负、开发归己。第二天开始,38名党员全部上山冲锋在前,46名共青团员打出了“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小草沟村以男女老少齐参战的阵势,拉开了向荒山进军的序幕。

历时几个冬春的鏖战,小草沟村取得了赫赫战绩:一是战南岭。1982年冬开始,历时8个冬春,投资5680万元,投工42万个,炸药28万斤,开挖搬运土石方93万立方米,凿秃钢钎2000多根,开发荒山47公顷,建成了人均0.06公顷苹果园。二是开北岭。1990年开始历经3个冬春,投资230万元,动用6部履带式推土机,共抽沙换土60万方,全部整成活土层深达50公分以上的高产田。三是治水利。1982年开始,苦战9个冬春,投资270万元,投工8万个,挖平塘2座,打机井8眼,建杨水站9座,修山顶蓄水池5处,铺设地下输水管道4.8万米,安装水栓400余个,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水利自流化计量灌溉的村庄。小草沟人凭借那股坚持不懈地奋斗精神,绘就了“渠道绕山走,水在管中流,果树满岭翠,庄家绿油油”的美丽画卷,将小草沟人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增“绿”:彰显生态产业优势,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

“脱胎换骨”、丰衣足食后,自强不息的小草沟村人不想再“靠山吃山”,更不希望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而是要用活生态资源,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效益的相伴相长。

1985年,经过党员和团员多次讨论考察后,决定通过“培育苹果苗木”带领村里人走上致富之路。当时,用全村的家产做抵押,贷款40万元,引进优质苹果品种,当年育苗200亩,正式打响小草沟村的“淮海战役”。来年开春,几百万棵苹果苗木销售一空,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还净赚40万元,育苗面积也从开始的200亩扩大至4000亩……

然而,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1991年至1993年全国苗木繁育进入了有史以来不寻常的高峰期,小草人预感到苗木的过剩期即将到来,小草沟的优势将受到严重威胁,因而选择了两条线,一条是强化苹果苗木科技含量,重点繁育无病毒矮化优良品种苗木,另一条是开发新产品。1991年,投资30万元,调入3-5年生银杏苗木20万株,连续几年来,先后调入14.5万斤,一起步就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为目标,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品种、密度、整形等4个类别、8个模式栽培试验,并承担了国家林业部下达的“高黄酮叶用银杏良种选育”和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银杏核用和叶用良种选育”两个在全国领先的课题。

3.用“绿”:打造生态资源品牌,让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新时代,小草沟村在不断完善现有经济结构的同时,再次大胆开启了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的新起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产品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功能,让高质量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效益的金山银山。

现任党支部书记宋福林,带领小草沟村全面推进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的新发展。大力开展河溪池塘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林果综合开发,营造了森林覆盖率85%以上的“村在林中、户在花中”优美环境;着力推进苗木繁育和推广,依托农业优势,延伸创新产业链,研发银杏系列多元化产品,注册“小草沟”银杏酒商标,实现村集体增收;挖掘新型生态产品资源,注册成立小草沟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旅游+”模式,吸引“小野人”“一如自然”等营地教育机构和“嗨途自驾俱乐部”入驻;承办“小草秋韵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依托银杏的特殊药用价值以及康养效用,加之农村“天然氧吧”的吸引力,发展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康养产业,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村庄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旅游特色村”“最美绿色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三、经验启示

1.要在“两山”理论引领下科学规划村庄发展

无论是在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环境,还是从苹果育苗转型到银杏育苗及产品延伸加工,再到借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大力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每一次都离不开支村“两委”思想上的先行和观念上的更新。40多年来,小草沟村心无旁骛推进绿色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规划指引下,一是尊重发展规律,顺应民意,着眼长远,合理规划;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和文化底蕴诸因素,在彰显特色中突出文化传承,体现个性之美;三是严格实施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莱州标杆。

2.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振兴支撑点

不管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还是推动村庄生态化发展,产业支撑都是重中之重。从小草沟村的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和绿色产品基地建设,走生态种植、生态深加工,利用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小草沟村结合村庄实际,做强了苗木、银杏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了“小草”品牌;二是要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小草沟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靠第一产业的优势进行“接二连三”,拓展赏花、采果、酿酒、垂钓、露宿等体验式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游档次和规模,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3.要夯实生态化发展的机制体制保障

制度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进乡村生态化发展,必须在源头上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小草沟村生态产品价值收益良好,生态治理能力日益提升,一是得益于健全的产业管理制度,二是得益于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构建。实践证明,夯实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与长效机制,才能使美好蓝图变成美丽现实。

4.要以党建带团建筑牢坚强堡垒

纵观小草沟村40年来的发展历程,团结实干、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两委”班子和共青团支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小草沟村“坚持以支部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党建带团建的思路,使村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屡次抓住发展机遇,开启了生态化发展的转型之路,实现村庄的华丽转身、持续领跑、绿色崛起。今天,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小草沟一步一个脚印,更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产业融合、转型发展”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新路,实现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沟村银山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别了,半沟子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疯狂的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