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珠
【摘 要】 “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整本書阅读”的课程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课型,重视导读课、欣赏课等课型的精心设计与实施。这些“整本书阅读”基本课型要经常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并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努力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动机。
【关键词】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要“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书”即“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近年来语文教改的热门话题之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有利于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动机。”“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既然势在必行,小学语文就要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课型,并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实践这些基本课型。
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型重在“导”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基本课型第一站就是导读课。导读课重在“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时,把设计重点放在“导”上。以“导”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以“导”来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生在导读课上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1.导读课重在“导”整本书阅读兴趣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好不好,就看学生是否能爱上读书,能主动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要达到学生自己找更多的整本书来阅读的效果,导读课“导”的不是某本书的内容,而是要把“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例如,二年级《小猪唏哩呼噜》导读课把“导”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师在导读课上以图片、视频、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激趣时可以设置看图片猜人物、看视频猜情节、看图说我喜欢的书中人物等环节,点燃学生继续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再如,“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还可以设计闯关、抢答、表演等活动环节,以游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导读课重在“导”整本书阅读方法
导读课课型重点不在于“导”整本书的内容,而在于“导”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导学生多读“整本书”,更要引导学生会读“整本书”。会不会读“整本书”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
小学阶段适合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种类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等等。而小说中又可分为动物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完全相同。这时导读课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高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五年级《小王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师要把浏览、精读、略读、批注等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其中,快速浏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小王子》的梗概,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整本书阅读”欣赏课型重在“赏”
“整本书阅读”欣赏课型重在“赏”。 “整本书阅读” 这一课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阅读鉴赏,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并提升“整本书阅读”的阅读能力,以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目标。欣赏课型主要出现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结束之后。这一课型是为了推进“整本书阅读”,以引导学生深入“整本书”的精髓。
1.“赏”重在专题探究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可以结合课本的“快乐读书吧”和“一起阅读”这两个栏目设计“整本书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例如,五年级《小王子》“整本书阅读”欣赏课可以设计如下专题探究:专题探究一,《小王子》主题探究;专题探究二,我眼中的小王子;专题探究三,这是一只可爱的狐狸;专题探究四,小王子与玫瑰花。学生以专题探究的形式了解这本书的主题、形象、特征等信息,进而完成整本书深层阅读。
2.“赏”重在写
“整本书阅读”欣赏课可以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的不断深入。例如,在五年级《小王子》“整本书阅读”欣赏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我来写《小王子》”这一环节。写的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仿写、扩写,也可以是续写。写作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欣赏课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这一点非常重要。欣赏课上让学生交流“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感受和体会,是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的表现。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要立足语文素养,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课型。让“整本书阅读”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课的真正意义。“整本书阅读”课堂要重视导读课、欣赏课等基本课型,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裴春花.激趣 分享 拓展——整本书阅读“一书三课型”的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8(33).
[3]阙新建.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定位与教学策略[J].新课程评论,2019(0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