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2020-11-28 02:48:12夭志刚李金荣
安徽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肾盏右肾血尿

夭志刚 周 念 严 兵 李金荣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4月龄,因间歇性全程血尿6天入院。体检:体温、心率、呼吸正常,体质量 6 kg,生长发育正常。查体:心肺无特殊,腹部平软,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稍充盈,无压痛。既往无血尿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3 g/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正常;尿常规:红细胞(+++),血尿素氮及肌酐正常。影像学检查:B超示右肾下部探及一包块,大小5.3 cm×4.6 cm×4.0 cm,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呈低回声及稍高回声混杂(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左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示右侧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图2),左侧肾盂肾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CT:右肾中下部较大圆形混杂密度灶(图3),边界欠清,最大层面4.3 cm×4.4 cm,边缘可见少许弧形钙化,CT值20~33 HU,增强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12~68 HU,右肾动脉分支穿行其内,右肾实质受压,右肾下盏受压变形,右肾盂受压移位;肝、胰、脾、左肾、膀胱形态及大小正常,实质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未见异常。患儿无绝对手术禁忌,全麻下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中下部肿大变形,质地呈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完整取出肾脏,肿瘤大小5 cm×4 cm×4 cm,切除右输尿管,探查肾蒂、肾周围及沿输尿管均无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梭形,片状或弥漫分布,包绕部分肾小管和肾小球,肿瘤细胞囊泡状染色质,显著的红核仁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分裂多见,边缘区见残余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免疫组化染色:S-100(+)、结蛋白(散在+)、威廉姆氏瘤基因(部分+)、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部分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部分+)、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细胞增殖抗原(+80%)、跨膜糖蛋白34(+)、波形蛋白(vimentin,Vim)(+)、INI-1基因表达(-)、肌生成素(-)、MYoDa基因表达(-)(图4)。术后诊断:右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of the kidney,MRTK)。手术顺利,术后3天转入肿瘤科继续治疗,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tomography,PET-CT)检查未见肿瘤转移。予以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化疗,术后6个月,患儿定期复查,暂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

图1 B超示右肾下部包块(箭头示)

图2 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受压移位

图3 增强CT扫描示右肾下部包块(箭头示)

图4 右肾肿瘤组织免疫组化 Vim(+)(100×)

2 讨论

2.1 MRTK的流行病学情况与病因 MRTK是一类临床上少见,主要发生于儿童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1]。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中,肾脏肿瘤约占7%,而MRTK仅占儿童肾脏肿瘤的0.9%~2%[2]。目前关于MRTK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MRTK患儿均存在22号染色体上的hSNF5/INI1基因突变,提示该病的发生与分子遗传学关系密切[4]。大多数学者[3]认为MRTK起源于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但目前仍将其列为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

2.2 MRTK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MRTK临床表现以肉眼血尿最为常见及典型,本病侵袭性强、进展迅速、转移率较高。目前,MRTK的诊断仍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增强CT及MRI主要表现为肿瘤不均质、可见包膜下积液/出血,组织常有坏死等。MRTK肿瘤标本切面呈鱼肉样,典型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卵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偏位,核呈空泡状,染色质丰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分裂多,出血坏死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多数病例Vim、CK、EMA、CD99表达阳性。本病例以肉眼血尿就诊,术前检查难以确诊,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免疫组化染色Vim阳性确诊。MRTK需与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鉴别,但与其它肿瘤相比,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术前常难以鉴别,需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鉴别及确诊。

2.3 MRTK的治疗与预后 目前,MRTK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结合放疗。关于术后的化疗方案不统一,有报道[5]应用VD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与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交替方案治疗可改善MRTK的预后。但由于MRTK侵袭性强、进展性快,手术切除后即使辅助化疗和放疗,仍会快速出现复发或进展,患者预后极差,存活率低。本病例因肿瘤发现较早,切除及时,且未出现转移,预后可,随访至今暂未出现复发及转移。

综上所述,MRTK好发于儿童,多因血尿就诊,术前检查常难与其它肿瘤鉴别,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该肿瘤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复发及转移率高,预后极差,治疗上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猜你喜欢
肾盏右肾血尿
右肾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34
阿巴西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浙江医学(2018年16期)2018-09-08 05:58:00
右肾动脉变异一例
解剖学杂志(2018年2期)2018-05-21 10:01:13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出现血尿必须上医院检查
人人健康(2016年21期)2016-11-05 11:05:31
纤维胆道镜在肾盂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CTU和CTA在经皮肾镜手术临床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