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1月2日,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央行2020年工作的七大重点,其中在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方面,特别强调要继续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
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亦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在坚持双层投放、流通中现金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等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数字货币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从这些信息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不是简单的纸钞数字化,而是要替代流通中现金,即改变基础货币的形态。纸钞数字化一般是指线上代替线下,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账户支持,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需要绑定银行卡才能支付。而数字货币却没有这个限制,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时候,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
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老百姓,也就是说,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货币的存取流通服务,与中国人民银行一起维护数字货币的正常运行。
数字货币还是双离线支付。基于特殊的设计,数字货币可以不依赖于网络进行点对点的交易,简单来说,即便是收支双方的手机都处于离线状态,双方仍然可以进行转账支付。而目前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都是需要联网的。
在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断网成了困扰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地铁、地下超市等网络信号覆盖盲区,用户很可能出现无法联网而无法进行交易的情况。即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近些年进行过离线支付的尝试,但目前为止,收款方仍然需要联网扫码才能最终完成支付动作。双离线支付使得数字货币在使用上更加接近现钞。
那么,央行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
首先,现有的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等风险,而如果用数字货币代替纸钞和硬币,虽然也会存在上述风险,但监管机构可以用大数据进行处理,监管难度相对纸钞和硬币会有所下降。
其次,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普遍,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而且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储藏等各环节成本非常高,还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做防伪处理,从经济上来说,用数字货币可以降低这部分成本。同时,对于公众一些正常的匿名支付需求,现有的支付工具是无法满足的,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信用卡、银行卡等,它们都是跟银行账户体系绑定的,而数字货币既能保持现金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够满足便携和匿名的需求。
最后,有利于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之前,人民币跨境清结算高度依赖美国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但从历史上看,美国借助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发动了数次金融战争,这既不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对我国而言也有一定风险。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大趋势下,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技术更新缓慢、安全性难以保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新的清结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共识。
事实上,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与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数字货币将会极大提高跨境结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传统跨境结算高得多。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海外资本的扩张,数字货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