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中 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游戏提供了进行基于表现的评估的机会[1]138。游戏行为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现状。这意味着游戏行为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反映儿童的学习经验与发展水平。透过游戏这个窗口,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条走进儿童经验世界的路径。
1.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学习经验及其评价模式
民间竞技游戏是集娱乐性与竞技性于一体的传统游戏,是具有竞赛性的规则游戏。民间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文化资源,民间竞技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特别是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然而,民间竞技游戏并非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或都适合幼儿园教育情境,因此,民间竞技游戏必须经过创造性转换才能融入幼儿园课程。
民间竞技游戏是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在历史长河里汇聚了丰富的民间休闲运动智慧。民间竞技游戏是学习经验的载体,不仅可以反映幼儿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用于促进幼儿对经验的学习。
学习经验的评价模式很多。相对于基于标准化测量的传统评价而言,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现代化的非正式评价模式,其情境性(真实性)与任务性(活动性)特点更加适合在游戏中评价学习经验,在测量学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度[2]。
2.关键经验评价及其游戏课程化意义
关键经验(Key Experiences)最早被美国高瞻课程用于描述幼儿期(两岁半到5岁)所必须掌握的且对其现实生活及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学习经验,主要包括语言、数概念、经验与表征、分类、排序、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主动学习8个方面(简称“八大关键经验”)。21世纪以来,关键经验的范围扩展到学习方式、语言阅读能力与交流、社会性与情感发展、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科学与艺术5个领域,并更名为关键发展性指标(KDIS)[3]。
学习经验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游戏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经验。从教育评价看,关键经验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经验分类模式。在解读民间竞技游戏的基础上,借鉴高瞻课程学习经验的分类模式建构幼儿关键经验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传统游戏的现代化转换,实现民间竞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结合。
游戏课程化的关键环节是探寻游戏的课程“生长点”[4],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就是课程“生长点”。民间竞技游戏中对幼儿关键经验的评价有助于民间游戏课程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探析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关键经验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旨在探寻民间游戏中学习经验的“生长点”,以期实现民间竞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结合。
根据游戏评价的一般原理,基于表现性评价模式及其实施流程,本研究的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在综述“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参考高瞻课程中关键经验的分类模式,初步确立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关键经验由粗大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身体知觉、情绪调节、冲突解决、问题解决、合作性、竞争性、主动性、关注性10个维度构成。进而根据幼儿游戏行为与学习经验的关系,分别界定10个维度的操作定义,详见表1。
表1 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维度及其操作定义一览表
2.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环节
(1)表现性任务的筛选
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在于选择富有表现性功能的任务。本研究表现性任务的筛选就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民间竞技游戏。由于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研究在湖南湘中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中,根据民间竞技游戏的技巧、速度、灵敏和力量4个维度,选出20个民间竞技游戏作为候选任务。
为确保表现性任务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并且适合幼儿园教育情境,本研究约请54名乡村教师采用等级评定法,从20个民间竞技游戏中筛选出拔河、跳绳、挤油、救小鱼和鼠吃米5个民间竞技游戏作为表现性任务。
(2)表现性资料的收集
表现性资料的收集通过民间竞技游戏的观察来完成。根据表现性评价的要求,本研究采取现场观察方式,在湖南湘中地区农村的一所多年开展民间游戏的民营幼儿园选取一个大班的幼儿(30名,年龄为5—6岁,其中16名女生,14名男生)进行为期4个月跟踪观察,运用录像辅助技术,对作为表现性任务的5个民间竞技游戏进行全程录像。
(3)表现性资料的分析
表现性资料的分析包含游戏行为的检索与关键经验的编码两个步骤。
鉴于民间竞技游戏中蕴含着关键经验的游戏行为发生率高,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法检索游戏行为。时间取样法也称行为取样法,即把儿童在每一时段中的行为表现视为一个行为样本,按照等距时段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由于民间竞技游戏节奏较快,本研究将等距时段设置为一分钟,根据关键经验的操作定义,从民间竞技游戏录像中检索出每名幼儿在每个时段内出现的游戏行为。
游戏行为中关键经验的编码采取双盲编码方式进行,即两个互不知情评分者根据关键经验10个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具体游戏情境对游戏行为中包含的关键经验进行编码,一种关键经验计1分。如果一个游戏行为中包含多种关键经验,则各计1分。编码结束后,以民间竞技游戏为单位,分别累积30名幼儿在关键经验10个维度上的总分。
由于每次民间竞技游戏的时长不同,为保持不同游戏中关键经验分数的等值(可比性),将每个幼儿在不同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分数除以所在游戏的时长,以关键经验的均值纳入统计分析。
1.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基本特征
5个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及其各维度的一般状况见表2。
表2 各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各维度的均值及标准差一览表
(1)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具有层次性
由表2可知,在10个维度中,关注性居首位,关注性总分的均值及各个游戏中的均值都在0.9左右;粗大动作技能在次位,粗大动作技能总分的均值及各个游戏中的均值都在0.5左右;排在第三层次的是主动性和竞争性,除跳绳和救小鱼游戏外,主动性和竞技性总分的均值及各个游戏中的均值都在0.4以上。显然,这4种关键经验在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含量较高。
情绪调节、冲突解决和问题解决3个维度总分的均值及各个游戏中的均值都在0.1之下。显然,这3种关键经验在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含量较低。
(2)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具有不均衡性
精细动作技能、合作性和身体知觉3个维度总分均值在0.1—0.4之间,但是在各个游戏中的均值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合作性在“拔河”游戏中的均值高达0.6以上,在“跳绳”游戏中的均值却不到0.1。
同一民间竞技游戏内不同的关键经验也具有不均衡性。“鼠吃米”游戏中,粗大动作技能的均值高达0.9以上,身体知觉的均值却为0。这种现象令人费解,也许是评价误差所致。因为显然不能说某个游戏过程中不需要儿童的身体知觉。
2.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之间的关系
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相互关系,详见表3。
表3 关键经验相关矩阵一览表(pearson相关)
从表3可以看出,竞争性分别与精细动作技能、情绪调节、合作性、冲突解决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关注性分别与冲突解决、主动性在0.05水平上相关显著。这6对关键经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身体知觉与粗大动作技能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精细动作技能与情绪调节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身体知觉与合作性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竞争性分别与粗大动作技能、身体知觉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主动性分别与粗大动作技能、身体知觉、合作性、竞争性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问题解决分别与精细动作技能、情绪调节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这10对关键经验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竞争性与精细动作技能在0.05水平上负相关显著,关注性与冲突解决在0.05水平上负相关显著。这两对关键经验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身体知觉和粗大动作技能在0.01水平上负相关显著,情绪调节和精细动作技能在0.01水平上负相关显著,竞争性和身体知觉在0.01水平上负相关显著;主动性和身体知觉在0.01水平上负相关显著,问题解决和精细动作技能在0.01水平上负相关显著。这5对关键经验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整体上看,关键经验之间显著正相关多于显著负相关。主动性和竞争性与多种关键经验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精细动作技能和身体知觉与多种关键经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3.不同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之间的差异
同一维度关键经验在不同游戏中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详见表4。
表4 不同游戏之间关键经验的差异一览表
方差分析表明,除冲突解决之外,其他9种关键经验在不同游戏之间整体上差异均极显著(p<0.01);多重比较(LSD)表明,关键经验的同一维度在不同游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在粗大动作技能上,鼠吃米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p<0.05);拔河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跳绳、救小鱼(p<0.05);挤油位居第三,且显著高于拔河、跳绳(p<0.05)。
在精细动作技能上,鼠吃米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p<0.05);跳绳和救小鱼分别位居其次和第三,且显著高于拔河、挤油(p<0.05)。
在身体知觉上,救小鱼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p<0.05);拔河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挤油、救小鱼、鼠吃米3个游戏(p<0.05)。
在情绪调节上,拔河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跳绳、救小鱼、鼠吃米3个游戏(p<0.05);挤油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鼠吃米、跳绳(p<0.05)。
在合作性上,救小鱼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跳绳、挤油、鼠吃米(p<0.05);拔河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跳绳、挤油、鼠吃米(p<0.05)。
在竞争性上,挤油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救小鱼、鼠吃米(p<0.05);救小鱼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拔河、跳绳(p<0.05);拔河第三,且显著高于跳绳、鼠吃米(p<0.05)。
在主动性上,鼠吃米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p<0.05);救小鱼位居其次,且显著高于跳绳(p<0.05)。
在关注性上,挤油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跳绳(p<0.05),与其他3个游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在问题解决上,拔河的均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p<0.05);其他4个游戏的均值均低于0.1,且相互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1.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性问题
(1)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程度问题
本研究旨在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民间竞技游戏中寻找关键经验,而关键经验的维度及其操作定义源于理论构想,那么,本研究筛选的民间竞技游戏实际上能够表现出理论构想出来的关键经验吗?
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关键经验“身体知觉”在“鼠吃米”游戏中没有表现出来,关键经验的其他9个维度在5个游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经验源于实践,具有情境性特点,由此衍生出经验获得的必然性与偶然性[5]46-48。由此推知,同一民间竞技游戏中,游戏行为表现关键经验可能同时存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键经验“身体知觉”在“鼠吃米”游戏中没有表现出来或许是一次偶然事件(测量误差)。
结果分析表明,关键经验的不同维度在同一游戏中的表现程度(层次)不同,同一维度的关键经验在不同游戏中的表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一些民间竞技游戏既适合表现单维关键经验,也适合表现多维关键经验。实践经验表明,不同游戏中经验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玩沙游戏中,幼儿的双手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创造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6];角色游戏在社会交往发展上有独特的作用,多用于自闭倾向儿童的游戏辅导[7]。据此推论,不同民间竞技游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键经验可能是游戏本身差异所致。
竞技游戏包含着“竞”与“技”两个关键要素。一些竞技游戏更注重竞争,另一些更注重技巧。技巧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由此推断,偏重技巧的民间竞技游戏可能适合表现单维关键经验,而偏重竞争的民间竞技游戏的难度相对较低,更适合同时表现多维关键经验。本研究中多重比较结果可以验证这一推断。例如,“鼠吃米”游戏的技巧性强,其中,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两个维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中相同维度的关键经验;“拔河”游戏的竞争性强,其中的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两种关键经验显著高于其他4个游戏中相同维度的关键经验。
(2)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类型问题
相关分析表明,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相互关系。这说明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可能同时具有相容性与相斥性的特点。据此,在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出现了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一种关键经验只与另一种关键经验显著正相关。如身体知觉只与合作性显著正相关,这类关键经验属于一种单维相容性的“对偶型”关键经验。
第二种类型为一种关键经验与多种关键经验显著正相关。如主动性分别与粗大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合作性和竞争性显著正相关,同时,粗大动作技能与竞争性也显著正相关,竞争性又与合作性显著正相关。这些关键经验属于一种多维相容的“群居型”关键经验。
第三种类型为一种关键经验与一种关键经验显著正相关,而与另一种关键经验显著负相关。如问题解决与情绪调节显著正相关,却与精细动作技能显著负相关。这种关键经验属于一种兼具相容性与排斥性的“矛盾型”关键经验。
第四种类型为一种关键经验与多种关键经验显著负相关,如精细动作技能分别与身体知觉、情绪调节、合作性、冲突解决、竞争性和关注性6种关键经验不同程度负相关。这种关键经验属于一种多维排斥的“孤独型”关键经验。
(3)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范围问题
本研究从10个维度(粗大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身体知觉、情绪调节、合作性、冲突解决、竞争性、主动性、关注性和问题解决)评价关键经验,但并不意味着民间竞技游戏中只包含这些关键经验。本研究仅仅是基于文献分析及经验总结推断大多数民间竞技游戏能够表现这些关键经验。为此,本研究专门设计表现性任务的筛选方案,试图确保筛选出的民间竞技游戏最大限度表现这些关键经验。
民间竞技游戏范围广,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文化差异。本研究的表现性任务是湘中地区流行的5个民间竞技游戏(拔河、跳绳、挤油、救小鱼和鼠吃米),难免具有区域性的局限。也许这是民间文化研究难以逾越的一个难题。
不同游戏中同一关键经验的表现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民间竞技游戏中游戏行为的特异性。游戏行为由时空、人物及过程等要素构成。在不同游戏情境中,游戏行为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关键经验。因此,游戏表现经验是一个复杂过程。评价游戏中的关键经验不仅要关注游戏的典型性,而且要关注游戏情境中游戏行为的变异性。
2.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关联性问题
关键经验的相关分析发现,关键经验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方向与关联程度。其中,有几种关键经验及其关联性值得关注。
(1)主动性的多重关联性
结果分析表明,主动性与多项关键经验均有显著相关。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心智总是主动对环境加以分析和解释,利用同化和顺应的方法,使之与自己已有的心理框架相一致[8]5-8。所以,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动性越强则学习程度越高,越容易发展该阶段的关键经验。这在如今倡导的以幼儿为学习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激发幼儿兴趣的理念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2)合作性和竞争性的高度正相关
合作性和竞争性之间同样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有研究者提出“合作性竞争”概念。这说明合作和竞争本身便是相互关联、可以共同发展的,即在一定机制的作用下,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目的,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竞争也可以成为合作的目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9]。由此可以得知,在游戏中合作性的表征应该更为凸显一些,因为游戏精神本身便会减弱一部分竞争尖锐的成分,相较于竞争性,合作性在幼儿心中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3)身体知觉和合作性的高度正相关
身体知觉和合作性之间的显著正相关也许揭示了竞技游戏的一大特点:合作过程的身心统一性。合作学习基于互相讨论,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10]312。本研究也发现,群体性竞技游戏中运动经验及其交流离不开身体知觉及其表征方式。
(4)几种关键经验之间的负相关问题
由相关分析得知,身体知觉分别与粗大动作技能、竞争性、主动性3种关键经验呈显著负相关;精细动作技能分别与情绪调节、问题解决两种关键经验呈显著负相关。
身体知觉之所以分别与3种关键经验显著负相关,可能与身体知觉的界定有关。身体知觉主要表现为平衡感和身体的控制能力。根据动作技能的发展趋势,幼儿掌握动作技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在熟练掌握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之后,幼儿才能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并根据游戏需要启动身体的不同部位[11]205-206。大班幼儿的身体知觉能力既难以适应民间竞技游戏中动作技能的挑战性和情境的竞争性,也无法满足竞技游戏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关注的需要。
至于精细动作技能分别与情绪调节、问题解决两种关键经验显著负相关,可能因为关涉面比较大,例如,情绪与动作技能的关系,问题解决过程中动作技能的作用。本研究暂时还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性评价是民间游戏现代化转换的一种尝试
传承至今的民间游戏尽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难免有历史局限性。要实现民间游戏的“古为今用”,关键是要在现代教育场域中焕发民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使民间游戏更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现代游戏旨趣,深度融入现代幼儿园教育实践,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民间游戏现代化转换之路。运用现代评价方法展示民间游戏中的关键经验是民间游戏现代化转换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有助于在游戏课程设计上,基于关键经验的共生性,消除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时空性”隔阂。为此,建议幼儿园教师合理解读民间竞技游戏中的关键经验,探索游戏课程的设计策略。
(1)基于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在游戏课程中,游戏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成分,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手段。基于课程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性,教师可以根据关键经验的表现程度来选择适合发展某一个或多个维度经验的游戏。
关键经验的学习与发展体现游戏课程的基本目标。从内容服务于目标的角度看,游戏课程设计应该选择能最大程度表现幼儿某种关键经验的游戏。本研究表明,如果课程目标定位于增强幼儿的平衡感,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幼儿获得身体知觉的游戏,首选的民间竞技游戏便是“救小鱼”游戏;如果课程目标定位于增强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就应该选择竞争性在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游戏,教师可以优先考虑“挤油”和“拔河”两个民间竞技游戏,因为这两个游戏中的“竞争性”表现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民间竞技游戏。
(2)基于课程效益,“优化组合”游戏活动
课程效益在于游戏过程中关键经验学习的最优化。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优选关键经验上显著正相关的游戏活动,避开关键经验上显著负相关的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游戏活动中关键经验的“共生性”或“迁移性”,从而达到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最优化。本研究中,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4种表现类型可以为教师优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民间竞技游戏中关键经验的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结合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现实困境在于教师难以发现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合点,或者是难以识别民间游戏中幼儿学习经验的生长点。关键经验既是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合点,也是民间游戏中幼儿学习经验的生长点。显然,运用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在民间竞技游戏中寻找这种结合点或生长点。为此,建议教师掌握表现性评价方法,以民间游戏中的关键经验为切入点,实现民间竞技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结合。
(1)以关键经验为线索,使民间游戏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不同民间游戏包含着不同的关键经验,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不同环节中可以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教师可以借助关键经验这一纽带,把不同的民间游戏融入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丰富各个环节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基于民间游戏中关键经验的多样性,为幼儿创造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大多数民间游戏具有综合性特点。运动性和竞技性强的民间竞技游戏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认知经验。教师可以在同一民间游戏中寻找不同的学习经验生长点,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民间游戏中关键经验的多样性表现方式,为幼儿创造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为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结合发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