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皓
高校科研经费存在流失问题,不仅仅是由于管理不佳单方面的问题造成,而且还包括其他因素综合造成。因此,以下将从管理类型、预算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三项改善措施。
由于我国存在的高校主要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其中公办高校是由国家政府出资创建,并且受政府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而民办高校,是由个人或者企业等具有商业性质的组织创建,并且该种院校的收费标准普遍在公办高校的三倍以上,如公办高校一学年的学费在4000到8000元不等,而民办院校普遍都在12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公办与民办院校的收费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也说明两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也不同。
而由于公办高校创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优秀的高中生们提供深造的机会,从而培养致力于建设国家事业的精英人才,这就使得政府拨给公办院校的款项,有相当一部分是投入进这些院校的科研部门。其次,反观民办院校,由于这些院校是由具有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创建,所以民办高校就相当于一所教育性质的企业,而这也是收取的学费高出公办院校学费三倍以上的原因。并且,民办院校会将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入到建设校园建设,或者投资于其他商用地方,但却没有对科研经费有显著的投入。因此,这就造成科研经费不足以支撑科研目标的完成,从而影响整个高校的科研水平的发展。
首先,在高校内如果要成立相应的科研项目,就必须先要上报校方检查其可行性,然后才可以去学校会计部门领取经费。而有些教师或团队为了尽早取得职称评定,就会在原本的科研项目中增添不少子虚乌有的内容,这就使得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而满足科研项目立项的条件。
其次,在提前设计该科研项目的预算支出时,大多数是向过审方面靠拢,如在填制专家咨询费时,有些教师仅是根据自己笼统的判断,用相同的价格填写大多数人员的咨询费用,而根据近期我国教育部门指定的相关咨询费标准中看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每天的咨询费用在1500到2400元左右,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专业人员每天的咨询费用在900元到1500元左右不等。由此可见,在法律制度上已明文规定科研项目需要填写的经费标准,但在实际中并没有按照要求做到,这就使得所填报的资金数额并不符合实际需求,从而导致科研经费支出难以核算。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校级、纵向、横向三个课题。并且,如果要从管控程度上进行排序,那么首先管控最为严格的就是校级课题,这是由于该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具有事业性质的高校科研经费,所以高校管理层对于这部分经费十分关注,并专门设有对应的管理人员管理,且建立相应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校级课题的科研经费管控力度最为严格。
其次较为严格的就是纵向课题,因为要创立纵向课题,就必须先要向上一级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申报,并且这就使得该项目如果一旦通过,那么就会对该项目投入部分专项资金。由此可见,纵向课题科研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部门指导意味,这就使得上级部门也可以参与到该项目的制作中。因此,高校对于纵向课题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较为重视。
最后,在大部分的高校中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会经常被用于差旅费、劳务费、高校电话费等一些列生活费用支出,这就使得真正用于该课题的科研项目的支出少之又少。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高校对于横向课题科研经费,校内并未建立明确的监控管理制度,从而使得该课题的科研资金流失较快。另一方面,有些横向课题的经费管理人员,并未对该经费的实际用途有清晰的概念,从而会依赖于人情关系批准,这就使得科研资金产生“用时不多,平时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有些会计核算制度并不健全的高校中,如三本、专科类院校等,在会计核算时仅将学校发生的当期水费及电费、实验室使用费用、人工薪酬等费用计入间接费用,而在结算时并未计入到科研成本科目中,这就使得科研项目的资金的收支不符合实际现状,从而产生资金支出杂乱的问题。
其次,高校学生或教师个人在某些课题的引导下,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实验材料证明课题,而这些实验材料的购买费用就会消耗科研经费,但是有些高校会将不同课题的经费计入其他课题,如有些科研人员利用横向经费的管控力度较小的特点,将纵向计入横向课题的科研经费,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项目通过的几率。
首先,从国家近期发布的高校新科研经费管理通知中看出,各高校要将校内的科研经费管理环节继续进行细化,比如,在经费核算方面,可以向社会层面咨询相关专业的财务核算企业,然后将本校的科研经费的资金凭据转交给这些专业机构进行核算,从而一方面拓宽高校经费核算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经费核算的专业程度,从而降低出现核算失误的概率。并且,在核算方面可以设立学术和财务助理,用于专门负责帮助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核算日常支出,以及帮助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减轻工作量,从而保证随时监控科研的经费流水。
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比如,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在以学校为范围内的局域网,并在该局域网中建立科研经费的管理平台。而该平台中可以设置若干项目审批人,并且审批人是有层次性的,这样就可以保证从项目诞生到项目结束,这期间的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跟进管理。同时,在该平台中可以通过提交科研项目单的形式,填写项目合同编码、名称、申报人、金额、期限等申报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科研项目的每笔资金消耗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科研项目的申请流程变得简洁易操作,从而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
对于申报人员,在申报前先要查阅相关的申报资金条件,并且还要查看自己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的经费标准,如果均符合,那么可以让其在申报时,还要提供一份详细的科研经费说明书,并在说明书中具体罗列出应用到的科研环节,比如,在说明科研项目所需的咨询费用时,需要填写收取咨询费的个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以便可以随时查证。
而对于审核人员,先要从自身做起,坚持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原则,保证自己不受他人的利益诱惑,从而杜绝“开小口有分红”的现象。另外,高校应在校内建立科研部门核算联查制度,即定期将每个与科研项目有关的部门进行统一核查,如财会、经费管理等部门,这样就避免了横向课题支出难以核算的问题。并且,对于科研人员还可以使用绩效考核的方法,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支出作出绩效约束。并且,也可以将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从而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内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首先,科研人员由于个人或其他的原因,在进行转拨经费时,不能仅以书面说明的形式证明,而要以转拨合同的形式证明该操作行为,然后将该合同呈递给高校相关管理审核部门分类审批,比如,财会部门需要仔细核算转拨前后已发生和预计支出的成本,而在科研管理部门,需要针对转拨后进行的科研活动,进行可行性的探究分析等。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转拨经费的法律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活动的经费管理效率。
其次,高校要在科研经费支出的各个环节增加监管措施,比如,在审批经费支出时,不能使用“一人多职”的审批监管方法,要在每个环节中都保证有专人工作在岗,从而避免因个人问题出现的非法盗取科研经费问题。还有,对于日常发生的人工费用要进行规范化处理,要杜绝他人代替进行签收、转账等行为,从而避免因冒领、丢失等行为导致的经费流失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监控力度,从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四种改善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