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秩序呈现出更多的脆弱性

2020-11-27 12:55本刊副主编钟伟
中国外汇 2020年17期
关键词:次贷经济体秩序

本刊副主编 钟伟

全球经济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处于持续调整中。美国经济结束了自2010年年底以来的超长景气,陷入困境。中国经济则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供给侧改革。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9-2021年,全球增长分别为2.9%、-4.9%和5.4%;发达经济体在今明两年分别为-8%和4.8%,疫情前为1.7%;发展中国家则为-3%和 5.9%,疫情前为3.7%。可见,到2021年年底,疫情冲击的深坑仍未填平。如果再考虑到全球治理的各种纷扰,疫情无疑使得全球增长的趋缓局面远比各国增长的分化局面更明显。

因此,后疫情的全球财政金融刺激政策或将长期化,难以退出。美、日、德、法等经济体应对疫情的宏观刺激政策力度均超过GDP的10%;而相较次贷危机,除美国以外的大部分经济体的刺激力度则不超过GDP的5%。以美联储为例,次贷危机后多轮量宽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增长超过3万亿美元,而疫情至今不过三个季度,美联储扩表规模已不小于次贷危机时期。更严重的是,目前西方经济更依赖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更依赖财政赤字货币化,且由于增长和就业的中长期前景所限,全球超宽松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还可能会延续较长时间。

全球股市V型反弹告一段落,调整难免。由于经济增长、通胀形势、公司营收和流动性环境的急剧变化,疫情后全球股市大致呈献了“V”型反弹。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国A股和美国纳斯达克之外,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均低于疫情之前,即便是道琼斯,也较疫情前的高点低约6%。这粗略反映出各国经济修复进程。或者说,虽有宏观刺激铺垫,但由于经济增长未修复,制约了股市的反弹力度。权益资产以外的黄金、债券、商品等资产价格波动性也有所上升。

全球治理结构和创新动能总体孱弱,暗潮汹涌。就全球治理秩序而言,多边贸易规则、国际供应链的稳健、大国间政策协调变得更为脆弱;和全球防疫、减贫、气候变化等相关的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更为艰难;保守、孤立和单边倾向明显抬升。就全球科技创新而言,以信息通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诸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仍显羸弱。弱增长、弱创新、弱合作和强刺激的相互纠缠,使后疫情的全球经济举步维艰。

上述变局或将影响全球金融秩序的未来。一是主要国际货币的变化。年初至今,美元指数在93到103之间振荡,疫情后美元有持续走弱的风险,这使得为全球货币体系重新“寻锚”受到关注。二是全球债务压力的变化。目前,全球债务余额达258万亿美元,全球债务对GDP之比超过330%。在债务攀升和利率超低背景下,一些主权债务的投资风险受到关注。三是全球增长的急剧分化,使得部分经济体再度出现汇率、债务和国际收支方面的麻烦。看起来全球金融秩序正在呈现出更多的脆弱性。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并依托和受益于此,中国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因此从未停步。后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沿循“双循环”显示了韧性,但也面临挑战: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即便仍存,其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呼唤我们对后疫情的世事变迁要有大局观。

猜你喜欢
次贷经济体秩序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国际秩序的裂变及其未来
秩序
工作图什么?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乱也是一种秩序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