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宝祥,赵堩遥,徐 健,邵 雪
教育是国家之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督促全体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四个引路人”。国家要想繁荣昌盛离不开教育的公平发展,而教育大计是教师为本,教育发展的先行者是教师队伍不断的壮大。细数近些年过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7章就指出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而从体育学科来看,鲜有专家对此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而对特殊体育教育更是寥寥无几,但随着我国冬残奥会的筹备召开,特殊体育教育再次成为焦点,它就一定具备相关领域研究的价值。在此,作者主要以“全纳教育”理念为基础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放眼世界,在1994年在西班牙国萨拉曼卡市举办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正式投票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并且首次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思想,给予的定义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有学校应该接受自己所在区域的学生入学,并且给予其平等受教育的条件。而《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中将全纳教育定义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我国著名学者陈曙等人对全纳教育的理解是普通学生以及残疾学生都应当享有有效的,公平的教育机会,应当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将全纳教育思想植根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根据已有文献统计截止2011年特教学校本科学历占46%,研究生学历1.02%高中学历10.16%,部分体育老师并非特殊体育教育、适应体育及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特殊体育教育专业不同于普通体育教育,对教师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化要求,不仅仅表现在职业道德素养上,更要求特殊体育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教职工人数62468人,专职教师53213人,但在校学生49.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增加,残疾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日常教学的需要。而教学水平的下降,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师专业水平低的根本还是教育师资培养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特殊体育教师本科的培养院校只有5所,其中专业体育院校4所,师范院校1所,而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培养方案是不同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这些学校将特殊教育专业划分在不同的院系,没有共同的标准。天津体育学院侧重培养的残疾人体育组织与管理;西安体育学院侧重培养特殊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偏重康复专业课程的学习;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校和山东体育学院培养体育师资主要障碍、残疾等学生的基础的课程学习。
特殊学生残障类型等级不同,每种学生身心发展不同,各种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进行指导?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哪一种程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缺乏;而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类型较为复杂,体育课更不同于其他课程,特殊学生在运动中会比普通学生更容易出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特殊体育教师在上课会存有顾忌。培智部学生类型、智力等级,听障学生、视障学生残障等级的不同促使他们对外界接收的信息认知程度不一样,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完善的课程标准。而绝大部分特殊教学校体育课没有将其划分开,还是以大班级的教学,和以理论课教学为主,教学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普通学校,学生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体育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对比特殊教育学校现状仍然存在体育教学器材的匮乏,适应性体育器材学校没有,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课的基本需求,更别谈课余体育的追求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更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本身在自我的认知就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不管是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学生心理韧性是远远低于普通学生。而心理的韧性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不无二样,都享受平等的权力,但仍然不排除有存在外界的压力,而学生自身自卑焦虑心理也占有很大比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只关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安全问题,往往忽视了对残疾学生心理层面的疏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言语以及表达方式是否过激,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组织时不经意间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理,造成特殊学生难以抹平的伤害。如何消除特殊学生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让其正确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成为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已有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内部的流失人数968人;外部流失数量就达到了1432人,外部流失人数远大远于内部流失人数,而体育学科又不同于其他学科,流失状况令人堪忧。而教师人才流失以体育教师为例主要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特殊教师薪资待遇低,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除基本工资外,并没有额外的奖金和补贴;第二:学校缺乏系统的职后培养,学校很少组织体育教师相关培训和进修以及参加校外研讨会,特殊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经历少,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第三:特殊体育教师压力较大,绝大部分教师存在跨学科跨类型授课,存在担任听障、视障、智障三种类型学生体育课情况,有些体育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其他学科以及学校行政方面工作。相反,普通学校教育启蒙发展较早,体系较为成熟完善,体育教师培训活动丰富,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多。特殊体育教师人才流失阻碍了特殊体育事业发展,因此遏制特殊教育人才的流失刻不容缓。
为了促进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满足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的需求,特殊体育教师既要有职业的伦理和态度,也要拥有运动康复、心理测量等方面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盲文和手语的语言交流能力。 第一:各类师范院校体育系及专业体育院校在普通体育教育学生培养课程中让学生可以选择性的研修特殊体育教育相关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特殊教育学和特殊心理学,完善特殊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第二:从社会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政策,可在各个省市教育学院开拓特殊体育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给更多想要加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学生机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及中西部偏远地区,特殊体育师资不足,加强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管理部分及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听障学生,智力障碍学生以及视力障碍的学生在入学阶段进行相关评测。对听力、视力,智力障碍学生应该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特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有目的制定相应标准,对应的一一划分。每种类型的学术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完善特殊教育特殊课程标准,教师也能够在根据具体计划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去提前备课上课,让体育老师知道应该教什么,怎么去教,而不是没有目的性的教学,更不能用普通学生体育课程标准代替特殊学生使用。
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在培训中强调特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体育教师,面对残障学生往往在不经意的言语中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举办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活动,融洽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同聋障、视障以及智力障碍程度较轻学生交流沟通,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对智力障碍程度严重的学生与其班主任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状况。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站,招聘心理学专业教师,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诊断,特殊体育老师在上课多注意观察发现学生问题,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学校逐步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在保证教师基础教学之外,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地方特教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课重视程度,有针对性的举办特殊教育专题,选拔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优秀教学课的观摩和学习;举办教学研讨会,研讨会涵盖特殊体育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定期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对获奖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作为职称评价的标准之一,提高特殊体育教师自身成就感和自信心。
全纳教育理念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体现,满足不同类型想要去学习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笔者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现阶段困难,提出建议1)开拓特殊体育教师多元化培养路径;2)提高社会关注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3)加强特殊体育教师岗前培训,建立心理辅导站;4)完善职后培养机制。旨在全纳教育视野下的特殊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一点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关于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