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新课标对于原来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整合与改进,新的课程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大维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合教学为例,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四维目标的途径。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堂的重要内容,每堂课教师都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但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比起直接讲授知识,有趣的活动、自主的思考更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以本单元第二课“点亮小灯泡”的教学片段为例。课本中介绍了灯泡连接的几种方式,以及电池正负极电压等内容,如果直接采用讲授方式,学生不易理解更无法牢记。所以笔者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只提供材料不讲方法,让学生先在试错中不断尝试,再通过集体的力量,让成功的小组介绍展示。最后,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成功点亮小灯泡,还分析出多种连接方式,体验感更强,记忆也更深刻。
与此同时,笔者也一直注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画一画,把每一次实验的过程、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分析。当每一个学生自己用笔画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也跟着思考,这能帮助他们从刚刚实验的“动”中“静”下来,将需要掌握的知识落到纸上、落到实处。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探究需要围绕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科学实验一直在科学探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带领学生借助实验获得科学认知,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进行探索和反思,需要教师借助实验材料的整合,帮助学生完善探究过程,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意识。例如,本单元最后的红绿灯制作是给学生提供的拓展内容,在多次的实验尝试后笔者发现制作小开关时用带有鳄鱼夹的导线、木块、金属环这些材料,比课本中展示的回形针和大头针效果更好,这样学生更易操作,思路也更容易理顺。所以从制作一个小开关开始,笔者将材料全部替换,先提供两个金属环给学生,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完成开关的制作。而后在红绿灯的制作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增加几个金属环,然后进行改进。这时就会有学生发现增加两个金属环相当于做了两个开关,并不能满足红灯亮时绿灯暗的要求,这时提出设想:减少一个金属环可以吗?学生再次进行尝试,成功的几率就大了很多。接下来制作红黄绿三个灯时,学生就会很容易联想到再增加一个金属环。这样,通过材料的选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把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科学思维的形成是科学课的核心目标,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就是希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希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试错机会,让学生在试错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多次尝试只提供实验材料,在不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挑战,同时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环节,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争论,从而获得科学认知。以“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检测身边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时,笔者提供了以下材料: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螺丝刀、铅笔、硬币、导线。其中大部分的物体学生都能准确判断,但对于铅笔和螺丝刀会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请学生上前分享自己小组的结论,并用组内的材料再进行演示,通过重现实验操作过程,大家发现了争议所在:螺丝刀尾部塑料的部分是不容易导电的,但前面金属的部分是可以导电的,那么螺丝刀到底算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还是理不清头绪,但他们这时可以清晰地知道: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单一地归为导体或是绝缘体,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就会思考到材料的问题,进而总结出一般情况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争议,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科学的思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科学态度。
新课标新增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要求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基于整个单元的活动内容,笔者尝试着将本单元整合成一个主题活动——做一个红绿灯。结合生活背景,聚焦时代问题: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交通拥堵的情况日益严重。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红绿灯,在生活中帮助人们管理繁忙的马路,保证同学们安全过马路?教师可以这样一个生活问题开启电路单元的学习,通过点亮小灯泡了解回路的形成,知道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接下来判断导体与绝缘体,为开关的选材打下基础;而后通过做个小开关完成基本电路的设计和选材;最后通过完成制作红黄绿灯的挑战,模拟生活中真实的红绿灯工作,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后的拓展与应用中,教师可以聚焦在智能红绿灯的应用上,通过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紧密联系。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钻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凸显四维教学目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大维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