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科学之“小小营养师”

2020-11-26 04:26刘娜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摘 要:营养成分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人体至关重要。贴近生活实际的科学知识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文章将分析一节关于营养成分的食品教育科学课程,认识和检测营养元素后设计营养菜谱,提高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为小学科学中融入STEAM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提供思考路径。

关键词:厨房里的科学;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一、厨房-神秘之地

近年来,STEAM这种整合性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引起众多教育者关注。其一,STEAM是将生活中实际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目的是增强其辩证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课堂中选择的实际问题应与生活和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具有相关性和实际意义。其二,STEAM是学科整合的教育[1]。学科整合方面不仅体现在多学科,而且体现在学科交叉之中。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这五个方面涵盖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素养。

厨房经常被家长视为“危险之地”,孩子们因此而被拒之门外。但事实上,厨房也可以是教孩子科學知识的秘密之地,各式各样的食材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大化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孩子渴望参与到大人们的活动中,这会给他们带来极高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探索厨房里的科学意味着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以厨房里的日常原料和现象等可感知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帮助学生理解厨房里的科学现象,更好的实现科学源于生活、取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从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卫生习惯、礼貌礼仪、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有助于孩子的成长[2]。

课程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类等学生熟悉的各种食材和调味品为出发点,采用“探究”和“实践”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围绕如何搭配出营养的菜谱这一核心工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厨房里物质变化的奥秘,让学生在自己“捣鼓”食材的过程中观察物质的特征、体会物质的变化、感知厨房里的科学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STEAM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探索真知、解决问题,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新时代知识分子。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涉及到小学科学生命领域知识,并融合化学领域知识(用化学方法检测营养物质)。选用的科学知识来源于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一节《我们吃什么》和第二节《怎样搭配食物》,是一节食品教育STEAM课程。学生知道一些食物具有价值,但不能明确说出物质中所含的营养元素;知道健康饮食和不挑食的重要性,但并不了解涉及到的营养方面知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七种营养素,更深入的认识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够根据食物金字塔搭配营养的年夜饭食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表 1“小小营养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营养师,学会对食物进行分类,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以及各种营养素的特点、检测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实验,学会脂肪和淀粉这两种营养素的检测方法,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学习合理安排饮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营养素的重要性,每种食物含有营养成分不同,加深生活与科学的联系。知道食物的价值所在,不浪费食物。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学习营养物质、检测淀粉和脂肪以及设计营养菜谱。

(一)教学片断:1学习营养物质。教师用营养师导入,介绍营养元素、含这些营养元素的食物和各营养元素的功能。2检测淀粉和脂肪。师: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通过对营养元素的学习,我们来分辨一下这些食物(蔬菜,肥肉,馒头、花生)主要成分有哪些。①预测食物的主要成分。培养学生猜想能力。②检验“淀粉”。师:如何利用淀粉遇到棕褐色的试剂-碘酒会变成蓝色这一性质来检测淀粉?

生:选择土豆和萝卜进行对比实验。

师:演示并讲解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自主实验,检测食物中的淀粉。

3检验“脂肪”。一张白纸就能轻松帮我们检测出核桃中的脂肪,用力按、压,它就留下了油迹!

注意事项:检验糖类,要悬空滴碘酒时,避免污染滴管;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

4设计营养菜谱。食物金字塔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饮食,减少患慢性病的风险,以保持健康活力。让学生自己搭配并完善健康合理的食谱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为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供理论基础。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融入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选择手绘加剪贴,设计自己营养又创意的菜谱。最后,孩子们亲自投票,选出最营养搭配奖、最佳创意奖、最美造型奖。课后作业是学生统计自己所吃食物及其所含的主要营养元素,既贴近生活又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统计一天所吃食物的活动过程中,可以设计记录表格,记录进餐时间、食物种类、进餐量、所含营养成分等内容,通过记录过程可以养成科学的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老师为大家设计了记录表格,供同学们参考,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补充要记录的内容。

STEAM教育理念应体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这并不意味这机械化的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拼凑在一节课中,而是灵活的促进这几个部分的融合,使其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本节课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会搭配营养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就效能感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将STEAM理念中的Arts这一部分融入到课堂之中,学生们可以选择卡片或手绘的方式设计营养均衡的菜谱,加深学生对艺术美感的体会,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结语

以厨房里的调料、蔬菜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为实验材料,将食物为纽带将生活与科学连接起来,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厨房里的科学,还能解决取材困难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创作、善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忠于真理的生活态度。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时代意味着新挑战,当代教育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培养学好书本知识的“书呆子”,科学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孩子爱思考、敢质疑、善创新、会表达等能力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知识数不胜数,但“知识何其多”,单一的学科教育达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跨学科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灵活的掌握科学观念,因此当下教育者应将 STEAM 融入到现有学科课程内容中,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做起,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加强 STEAM 学科课程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融入到课堂的点滴中。

参考文献

[1] 彭敏,郭梦娇.STEAM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5):14-18.

[2] 殷逢燕,杨思帆.日本《食育基本法》述评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07):68-71.

作者简介:刘娜(1996.10-);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

猜你喜欢
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普安银鲫雌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浅谈黑米的营养成分与功效
土人参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现状
8种广式月饼营养成分分析
海南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