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0000)闫瑞颖
斜视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眼科疾病,临床较为常见,患儿临床表现以双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为主要特征。斜视不仅会影响患者五官美观程度,还会影响患儿视力水平,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斜视患儿是十分必要的[1]。外科手术在斜视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眼科手术亦逐渐趋于微创化[2],此次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82例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显微斜视矫正手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征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 0 1 8年6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斜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和显微组(n=41)。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13±1.35)岁;斜视度数为1 5°~3 0°,平均斜视度数为(22.35±2.75)°。显微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22±1.29)岁;斜视度数为1 4°~3 1°,平均斜视度数为(22.41±2.59)°。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眼科临床指南(2017版)》中关于斜视的临床诊断标准,术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影响泪液分泌的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存在其他眼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史;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紊乱;精神障碍。
1.4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68)进行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在穹隆部结膜处做切口,根据患者病情直视状态下完成斜肌断腱切除术、直肌后徙术、直肌缩短术等操作。显微组行显微手术治疗,前期准备与对照组一致,麻醉生效后使用显微镜将视野放大4~6倍,开睑器开睑后在相同位置做切口,后续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术后斜视度数≤5°;有效:术后斜视度数为5°~10°;无效:术后斜视度数≥10°。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分析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显微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显微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结膜囊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显微组有1例患者出现结膜囊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差异(χ2=1.917,P=0.166)。
斜视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恢复眼外肌肌力平衡,其中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而随着外科学和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术式也在快速增多。此次研究对比了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而术中出血量较低,且显微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这与金志华等人[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显微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对手术医师的手术操作技巧要求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显微手术增大视野分辨率带来的优势亦是较大的,手术医生视野较为清晰,可有效分辨肌肉纤维,从而保证肌肉有效切除,且能保护肌鞘和周围血管免受周围操作损伤,从而大大降低术中出血量[4]。此次研究还对比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显微手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此次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附表1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附表1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41 32.94±3.46 5.15±0.56显微组 41 36.21±3.28 2.03±0.31 t 4.392 31.211 P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综上所述,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该术式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