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杨六一
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烦琐却重要,利用新时代带来的新技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但是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比较欠缺,新科技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合理应对,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将会更高。
新兴技术给传统的审计方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是事后审计,审计发生在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完成后,由会计师抽查。传统的审计工作难度较大,消耗时间精力较多,审计风险较高,如审计工作出现问题将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大智移云”时代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审计工作可以在事中甚至在事前进行,并且可以持续审计,财务事项可以追溯,大大降低了审计难度和风险。利用“大智移云”新技术,还可以降低因人为因素失误导致的差错,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传统审计多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进行,由于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复杂性,无法对所有事项进行全面审计,因此只能根据抽样的部分结果,推测整体数据的实际情况,从而分析审计结果。抽样审计能够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数据的复杂性,在审计工作中应用广泛,但是无法表现实际的整体数据情况,反映不全面,存在一定的误差。新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数据审核的难度,审计工作可以覆盖全部事项和数据,从抽样审计转变为整体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传统审计工作会运用一些技术手段辅助审计,如控制测试中的业务流程观察和描述,实质测试中的检查和盘点,都会利用相应技术手段。新时代新技术的到来,传统技术将会受到冲击,审计工作必须创新技术与审计方式,合理有效的运用数据收集、业务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只有勇于创新,适应新环境,合理利用分布式结构的方式,创新联网审计、建立数据库等,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能力,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A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事务所,提供代理记账、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时,发现存在一些风险问题。
审计程序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审计程序制定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会影响最终的审计结果。传统的审计工作,需要对交易事项和物资进行实地盘点,来检查企业数据的真实性,但是实际盘点往往资产数量大,种类多,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如若采用统计的方式进行盘点,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也会增大审计的风险。A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际盘点时,盘点方法老套,盘点结果会出现误差。
审计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复核,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增加可靠性,并且对审计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特殊事情进行复核,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A会计师事务所在质量复核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不够重视,复核不够严谨,甚至在工作繁忙阶段出现找其他人代为复核的情况,因此该事务所的质量复核执行风险较高。
审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诚信、公平、专业能力等素质是必不可少的。A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的业务比较复杂,涉及各个行业,在审计业务较多时,会出现审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培训不到位的情况。审计助理和实习生对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审计职业道德方面需要加强培训,否则会增加相应的审计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要经常组织相应的审计风险方面的培训,加大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A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流动性较大,事务繁杂,有些实习生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就加入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审计工作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多。
通过对A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审计案例分析,客户公司管理的审计风险意识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风险。客户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业务起着决策作用,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相应的风险,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客户公司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进而增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与此同时,客户公司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需要进行审计风险相关的培训,增加所有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审计事项繁多,审计工作中会运用到不同的审计方法,因此需要落实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通常,审计人员会首先检查、审核客户公司的账目,然后进行分析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于一些与A事务所常年合作的企业,对审计程序了解后,可能会有应对策略来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这样就会增加审计风险。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对于长期合作的企业较为熟悉,审计时会缺乏严谨性。因此,针对一些长期合作的企业,应该适时建立一套全新的审计流程,降低审计风险。
网络化风险监管机制的构建,能够从信息化层面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首先,搭建业务数据平台,进行业务数据的共享与监测,构建数据化审计模式,实现动态监管。其次,利用平台的风险预警功能,设置风险预警线,形成即时的“监测—预警—筛查—反馈”新型监管机制。最后,针对重大会计、审计项目实施联动监管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别的业务设置特定的监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强化监管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内外部、上下级间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协调配合,建立监管与业务部门间检查成果相互反馈机制,有效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项目检查。
当前我国事务所发展趋势良好,据中注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已达到8600余家,整体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态势,因此,在新时代新技术的环境下,需要把握发展趋势,适应社会进步。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业务涉及各行各业,面临的客户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代理记账和审计业务逐渐减少,评估、咨询类的业务呈现上升趋势,而且经济效益更高。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处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需要考虑新技术的支持与应用。
中注协于2014年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奖励办法》(会协〔2014〕48号),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技术手段,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加便利。我国的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是沿用一些传统审计方式,审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审计人员要学会应用新技术到审计工作中去,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模型建立、风险评估等工作都需要重新学习应用。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企业、行业、政府四个层面的联合监管。
审计工作面向各行各业,不同行业的数据分析模型和开放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审计工作也需要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开发相应的审计软件。审计人员需要合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适合自身的数据分析模型,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开展审计和其他事务所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审计软件中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工作,从而也能推动信息化进程,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效率。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也不仅仅是最终目标,需要从审计工作进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链。审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风险评估和事中的控制管理,审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新时代,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新的长远发展目标,并且利用新兴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的产业链条也逐渐由服务企业转变为服务行业,逐渐升级到宏观的层次,实现战略性发展目标。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但是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审计风险。“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为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而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调整战略规划,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创新审计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