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颖
在以往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说到底与教师一直沿用原来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脱不了干系。如今的教育更加注重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沿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从而全面提高其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到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想阅读的重要性想必就不用再强调了。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同学们喜欢阅读,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性阅读。老师在进行自主阅读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允许同学们进行个性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阅读。通过阅读让同学们把自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最终,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问学生们打算如何阅读这篇文章。这时,同学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如先统览一遍全文,再逐字逐句的阅读;一边看文章的配图,一边阅读整篇文章;边读文章,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体会,再或者根据文章的中比较关键性的词语来阅读……其实,说到底选择通过何种方式来阅读课文,并不是最重要的,也无关对错,关键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这样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同学们就会纷纷忙碌起来,认真阅读文章。这样,在最后同学们描述对故宫博物院的感受时,才能各抒己见,不至于千遍一律或不知所云。这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自然也会一点点慢慢建立起来。
其实,所谓的巧设问题,就是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老师要学会提问,为什么说“巧”设问题,其实“巧”就巧在能够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们探究式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小兴安岭的样子,为什么说“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到底美在哪里?或者用横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与同学们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这样来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本身的学习方式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读写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不同,因此,设计问题的技巧和方式也不同。再比如,在进行《不会叫的狗》这篇文章的学习前,我们可以抓住是“不会叫”和另外一个是“狗”,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关键字来进行创造性的提问。在我们的印象中狗都是会叫的,为什么这只狗不会叫?可以让同学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接着再通过阅读文章来印证自己想象,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同时,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会提升。另外,我们都知道,“拿来主义”式的学习,我们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下学习到的知识才能掌握的更加牢固。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所学习到的知识少、人生阅历尚浅。这时,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未完全形成,因此,为了开拓同学们是视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量,塑造同学们的品格。老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可以选择一些虽然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却生动有趣的课外读物来推荐给同学们,以增加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投入。这样一来,既能丰富学生们的阅读量,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例如,在学习《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时,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发现,梅兰芳虽然喜欢唱戏,但是他更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避免为日本人唱戏,深居简出,不愿意外出,最后甚至还蓄起了胡须,正所谓“蓄须以明志”,顽强的跟日本人作斗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来突出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学完这篇文章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给同学们推荐一两本关于写人的课外读物。同学们通过对这些课外读物的阅读,既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还能巩固课本知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成倍的提升。当然,把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们只是延伸阅读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真正达到应有的目标,那么这个阅读质量要如何保证呢?此时,老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进行简单的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辅导,最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生涯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想要学好语文这一学科,首先就要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而正如我们所知,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更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好,使同学们课内课外的阅读能力均得到提升。最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