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振宇(益阳市箴言中学1711班) 指导老师/杨为贵
书写新中国70年的变迁与风貌,书写书中的英雄人物、身边的先进典型,充分表达广大学生对党的感恩、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2019年湖南省大中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中,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这次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主办,十几岁杂志社承办。主题征文活动的作品,经过专家严格评选,已经评选出优秀作品。《十几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向读者呈现中学阶段优秀选手的作品。本次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十几岁TEEN”。
这是我参观的最后一件展品。它摆放在橱窗中,静静地,四角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它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美情书”。此前我对它略有耳闻,却也只是闻其名,而未见面。当它真正呈现于我眼前时,一股不可名状的感觉,扑面而来。
它是一方手帕,信就写在这方手帕上。名字为《与妻书》,林觉民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
情书,自是表达情意的书信,爱情也总被海誓山盟所标志。我是知道《长恨歌》与《梧桐雨》的,马嵬坡下的凄婉动人的爱情情节似乎博得了众人的泪水;我也知道,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生离死别至今被传为佳话。《天仙配》抑或是《梁祝》,此等爱情悲剧堪称经典。历史上的爱情故事典型,大抵如此。这样的情书或许也不过是见证了一份伟大的爱情吧。
我仔细打量这纸情书,字迹显得仓皇而急促。我仿佛看见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四月天,硝烟战火,短兵相接,还依稀闻得见鲜血的腥味。我记起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中如是描绘:“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或许历史上战役的典型也是如此,既是要变革,也必是要牺牲的。因为前路迷茫而充斥着无尽的变数,所以牺牲的价值很难明了。正因为知道或许会徒劳一场却毅然踏上前路,英雄的形象才显得如此伟大与悲壮。毋庸置疑,林觉民是个英雄,当英雄以英雄之名载入史册,他们的牺牲也算是获得了一种错位时空的回馈吧,我这样想着。
此时,这封情书无比神圣起来。这是一位战士临行前的绝笔,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这与我读过的近似情书的诗词有些不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情夹杂了许多郁郁寡欢的仕途之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的情再续一段相守时的憾恨;“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务观与唐氏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对薄情人的悲叹显得如此刻骨铭心。
或许这些“情书”都是在情褪意薄、伊人已逝之后的泣叹,情的逝去的确让人心痛不已。这些诗家或泣或诉,纠结的也只是个人的命运。对于国家大利而言,这些情还谈不上伟大。
生处变革时代,一旦选择了对抗与斗争,一旦变革就免不了暴力,免不了牺牲。“变法无不流血而成。”谭嗣同先生以死殉变法事,用自己的牺牲向封建势力作的最后一次反抗,便是如此。“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痛快的,痛快地变革,痛快地牺牲,痛快地来也痛快地去。他为变法流血甘之若饴。时代的仁人志士的赴死之举竟是如此纯粹。
林觉民也是如此欣然赴死的。
我预备回去了。路上的日光在我眼睑挂上一串串黑影。我看见些许蝴蝶在花丛中扑棱翅膀,新泥泛出鲜绿,早梅吐露出一枝的青翠,杏也如云般飘荡。
在这片无限春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样一个女子。原来她的心并不是那盛开的桃花,而是那一株历经寒冬的蕉梅。
我看不清她的面容,只模糊看见她坐在窗前,一脸悲戚。一树一树的花开,也照不进她的心间。明明是纸短情长,可纵然是英雄,当初的他竟可以那般痛快地割舍这样的长情吗?
我霎那间意识到什么,飞快跑回展馆。那一纸情书依然安详。我好像一直忽略了一个事实,林觉民书写这封情书时,或许并不痛快。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对于妻子的劝解,或许也就是对自己纠结内心的开脱,离别时的锥心之痛,思念之苦,又谈何痛快。谭嗣同也曾给妻子李闺写过绝笔信,“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生虽去,此情不渝。”思念痛楚而致命,或生离,或死别,或生死未卜,正因为此情不渝,留下的人很容易因其寻一个自我了断的借口。
与林觉民一同长眠的还有七十一人。他们呢?是不是背后也有七十一双眼睛在望穿秋水,然后痛彻心扉。
中国历史为大局牺牲的人成千上万,他们的背后,是不是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门槛或窗口处远望,盼望着有某一个身影在某个时间在远方出现?
我有些激动起来了。或许这就是情最伟大的地方。英雄面对殉难,有时是痛快的,因为他无惧;有时却是痛苦的,因为他有情。舍得我命而不舍我情,痛快与痛苦,只有一字之差。林觉民是痛苦的,因为身处这一方乱世,因为投身于这一次革命,因为心怀着这一片天地,所以他甘愿赴死,甘愿牺牲。也正因为妻子的牵肠挂肚,幼子的嗷嗷待哺,他不能够了无遗憾就此长辞。或许有无数次的徘徊,或许有无数夜的不眠。每个人的成就都要付出代价,英雄的伟大往往在用私情换取大义中显现。尽管那情根深蒂固,尽管那情无法割舍,最后关头还是“舍情而取义。”
这就是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在情义纠结中超越生死、升华自我的伟大精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大情,从来都不是朝朝暮暮在眼前的厮守,而是在死亡面前任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又不得不置之于度外的决绝。看似冷酷,实则情意深切,因为无情,他们成就了一个世纪。
门外光景颇好,明净如初。我觉得我被一种浓厚的温暖与幸福包围着,我感受到万千情感在我眼前流淌。我看不见它们,却又无比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