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增涛 胡晓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在连云港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上,市委项雪龙书记提出,“广大企业家们要志存高远、高质发展、追求卓越、争做贡献,为港城发展体现应有担当。”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对发挥企业家作用、激励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2019年8月,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成功获批,连云港昂首迈入自贸区时代。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仅是国家划一块地,然后给予这一地区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其本质是“用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的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区域创新作用、区域引领作用和区域辐射作用,对于区域发展的助推力将不可估量。连云港企业家清楚地认识到,自由贸易区是党中央交给连云港的战略任务,为连云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连云港企业家应抓住难得的机遇,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大胆探索,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康蒂永·R将经济中承担风险的行为与企业家联系起来。他认为,所谓企业家就是专门从事组织、管理企业并愿意为此承担经营风险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则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的人,并由此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的精神。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重新进行了定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最早提出,企业家精神指的是企业家的才华和能力。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首创精神,是不断推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进行创新活动的先见性和驱动力。之后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学者们更多的是探讨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生产要素之一,如何对企业产生影响和作用,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的来看,企业家精神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前行、不断开拓新路的持久支撑。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以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创新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和超越,是一个企业产生、发展、壮大的核心推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内涵包括追求产品创新、引进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创新、组织和机制创新等。
企业家一词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这种冒险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企业家不是为赚钱而活着,而活着就是为了赚钱。企业家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事事时时都充满着冒险,如冒险地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冒险地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冒险地使用新的技术、生产方式,以及采用新的原材料进行产品的生产;冒险地开辟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冒险地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等等。企业家正是在冒险中,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家精神更应该包含实干性。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实干精神使企业家保持了意志的韧性和定力,是合格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通过实干,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实现创新,通过实干,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管理运营工作之中。实干精神也可以理解为进取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这种精神使得企业家即使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也能够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能包容,成大事。企业家需要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事者,到企业内部千千万万员工。外要与各种各样的客户联络交往,内要与“班子”之中不同脾气、不同性格的助手共事相处,如果没有能包容别人短处和缺点的宽大胸怀,只要哪一环节出了岔子,梗阻在那里,这企业机器就有可能转动得不灵光,甚至保不齐哪一天就得要停摆。大度能容常人难容之人,大度能容别人难容之事,这才能干得成大事情,成得了大事业,也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优秀企业家。
责任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办企业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企业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才能得到购买者和被服务者的报偿。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与他人及社会处于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享受他人和社会给予的同时,也要相应地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人本质属性的要求。
企业家必须要有全球意识和观念。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谋划企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找企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找准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要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竞争,勇于走出去与国际化大公司接触,与世界知名企业对接。
2018年,连云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GDP增长到264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到23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到21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年相比接近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50%;产业发展也取得新成效,形成了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四大药企跻身中国制药工业30强,恒瑞医药入选福布斯全球创新百强,中复神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医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成为连云港产业的靓丽名片。所取得这些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人的创造力、激活了企业家精神,让潜在的企业家变成了现实的财富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
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它的命运掌握在企业家手里,成败于企业家精神之中。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企业家队伍的总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水平。连云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更高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全市产业投资突破千亿,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做大一批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奋力拼搏,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引领。
创业创新的主体由草根群体向精英群体转变。老一代企业家多是草根创业出身,而新涌现出来的创业创新者们多为精英人士,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有更强的自我价值追求,能在较高视野下实施创业创新行为。生产方式由粗放外延发展向集约内涵发展转变。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内涵发展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家们绿色增长意识、质量效益意识正日益提高,走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创业创新行为由勇气和运气主导转向由知识和智慧主导。说起上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老一代企业家表示那时是为“混口饭吃”,为了生存鼓起巨大勇气,实现财富积累,而如今精英创业是以知识和智慧为支撑,把握市场机会,实现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有所回落,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既是每个企业家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考验和检验企业家意志和精神的重要课题。2018年连云港工业投资1073.92亿元,比2017年增长13.7%;房地产开发投资341.52亿元,增长24.2% ;民间投资 1075.10 亿元,增长 14.1%。投资增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连云港企业家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更体现了连云港企业家精神的支撑。此时,进一步提振和稳定企业家信心,激励和发扬企业家精神,继续保持奋勇拼搏的昂扬斗志,对连云港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优秀企业家有着独特的个人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机会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具备很强的企业组织管理和创新才能,这都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对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部分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创业于改革开放初期,管理和技术相对缺乏,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奉行经验主义,缺乏创新思想、安于现状,缺少现代企业家必备素质,跟不上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应对转型升级、开拓创新和防范风险能力不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未能充分调动,企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未能充分释放。根据江苏省统计局与省科技厅联合开展的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显示,连云港市企业家认为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不起作用的占企业家总数的7.2%,认为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的占74.16%,认为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了很重要作用的占18.64%,而南京同类数据分别对应为 11.6%、54.09%、34.31%。究其原因,是历史和地域文化所致。连云港带有内陆特性的特殊海洋文化,阻滞了企业家队伍建设,小富即安即满思想、缺少开放魄力的内陆思维,使得我市企业家适应国际化市场经济的素质能力还有所欠缺,传统思想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连云港企业家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市场准入看得见、进不去。企业难以享受公平待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反映,近年来国家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政策虽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相关政策落地情况还不理想,部分招投标项目表面上对企业一视同仁,但会从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置苛刻条件和歧视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可投资的领域大大“缩水”。特别是在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养老、教育等未完全开放的领域难以享受与国企平等竞争机会,即使在已开放领域,也缺少配套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 PPP 项目上,中标的基本上都是国企,中小民营企业依靠一己之力难以争取到好的项目,即使争取到的项目企业利润空间也大大压缩。
企业家合法财产保护不到位。一些地方在处置涉及重大财产产权案件、民营企业和投资人犯罪案件时,没有合理划定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的界线,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犯罪和企业违规违法经营的具体情况,对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的企业家合法权益受损未能及时给予补偿,个别对企业家采取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企业和个人财产,因一个事件或一个案件而毁掉一个企业的情况也有发生,导致企业家难以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近期就有某企业家反映,原本政府协议通过的事项,却因为市场升值致使某政府以其他理由延迟履行该协议,使得该企业面临失去市场先机的潜在风险。
服务效率不高。主要是规则复杂、流程繁琐,有企业反映,一些办理事项往往都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行政审批过程,而且办事人员在具体办事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办理相同业务时面临标准不一、要求不同、时限不定的困扰。信息共享不畅。政府和有关部门间在研究制定涉企政策、规划、法规时没有采取调查、座谈、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和吸纳企业家的意见。中央和省制定的相关涉企政策信息公开不够、向企业推送和宣传不力,特别是没有做到精准了解企业需求,做到精准服务,导致一些企业对优惠政策不清楚,也没有利用好。部门协调不够。一些部门在服务企业方面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依然突出,不愿意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一些企业在寻求政府部门帮助时无所适从。
“新衙门作风”凸显。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窗口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明显好转,但又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只微笑不办事”等“四风”新表现;吃拿卡要的少了,但是“不贪不占也不干”的多了;纪律意识强了,但是“怕担责、不作为”的也多了。在上马一些新项目的时候,有些干部以政策、纪律为借口,坚持所谓按“规矩”办事,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不关心、不回应、不作为,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导致企业急于办事而找不到门路。对企业经营干扰过多。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当地经常需要面临多部门、多频次、多项目的检查和观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一方面,尊商、敬商、亲商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政府和部门对企业家还有偏见,把少数企业家的唯利是图、违法违规、不承担社会责任视为整个企业家群体共同特点,有感情上疏远、心理上轻视的现象,不能正确看待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正面宣传力度不够大,粤商群体身份认同感和社会荣誉感总体不够强。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代际传承不够稳固,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浓厚,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化,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奢靡之风依然存在,居安思危、创新创业、奋发图强精神还较欠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的预期和评价。
企业是提升连云港综合实力的主要单元之一,企业家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企业家精神市塑造企业家成长的关键动力之一。全方位加强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对于提升连云港企业竞争力、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和自贸区至关重要。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工程。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和具体化。因此,培育企业家精神,必须引导企业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企业家精神熔铸、锻造企业家精神。
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要以开放倒逼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连云港要想借助自贸区实现高端创新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构建起与全球经贸规则相衔接的规则与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推动包括技术、产业、金融、市场机制、商业模式等在内的各项创新,最终形成并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企业家精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没有制度就没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没有持续繁荣的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必须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规范体系,用法治环境稳定企业发展的预期,以确保企业依法健康稳定发展。比如,更好保护企业家财产权,要进一步解决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建立保护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在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方面,要按照市场价值明确损害赔偿额度,进一步完善诉讼证据规则,进一步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在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企业家依法进行的自主经营活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等清单制度,细化各类达标评比活动,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连云港自贸区在市场准入、外资国民待遇、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营造起高度开放和宽松的贸易投资环境,为切实解决“准生不准入、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提供了途径。对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 PPP 模式,让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建设和运营,重点清理对民营企业的各种不合理规定,纠正在企业资质要求、财政资源配置、金融信贷支持、采购招投标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实现国企、外企、民企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开展市场垄断行为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经营垄断案件,行政机关不得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守契约精神,强化企业家信用宣传,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度,督促自贸区里企业家自觉诚信守法、以信立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连云港自贸区建设不是炒概念、喊口号,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必须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和项目作为支撑。这就要求连云港企业家们必须提升自身能力,既包括胜任力,也包括学习能力。胜任力是所有企业家共同的能力品质,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胜任力又被称为能力素质,是指一个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智力的综合。企业家的胜任力越强,成功的概率越高。加强对企业家职业培训,提升企业家胜任力,促进企业家思想进步、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企业家加强学习。要把企业家培训纳入政府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加强对企业家思想认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开阔企业家视野,坚定信心、信念。自贸区对连云港企业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要学在先,有意到连云港自贸区发展的企业家,务必认真学习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及其实施有关条例、政策,吃透精神,领会其要旨,做好预谋、预测、预算。
构建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机制,对企业家给予更多包容和鼓励。健全容错机制和帮扶机制,完善支持企业家专注品质、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对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给予支持,对再次创业的企业家也要给予一定帮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对企业家的正面宣传,对优秀企业家给予适当的社会荣誉激励。社会应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进步、自由平等的竞争氛围。 不断强化创业创新的风气,增强社会文化在企业家精神培养和发挥上的作用力,营造利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良好舆论环境,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
要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中,连云港片区被赋予了“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的功能定位,这就要求连云港必须着力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按照手续简化、办事方便、务实高效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和北京“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经验做法,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建设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实现市场准入“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要明确政商关系边界和政商交往规范要求,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家既要亲切、真诚,又要清白、坦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关心企业、联系企业、帮扶企业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工作机制,推动领导干部重心下沉、服务前移,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新衙门作风”“庸懒散浮拖”行为以及对企业合理诉求、合法权益不关心、不回应、不作为、推诿扯皮等现象,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和问责追责机制,对因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服务企业不及时、不到位、不作为甚至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等现象,一经查实,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