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任雨璠
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主问题是最难的,教学中总感觉想要讲的太多,顾此失彼。要确定切实的教学目标,不妨先思考这三个问题:1.作为儿童经典阅读书籍,它的特点与价值是什么?2.作为“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材料,它的价值又应该如何体现?3.它与其他阅读材料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再将整理出来的小目标进行整合、归类形成主问题。如在充分了解《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寓意构筑、言语功用等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三个主问题:1.这本书的封面、目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发现?2.这几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故事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3.《伊索寓言》与《中国古代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主问题的设计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也符合我们阅读书籍的过程。其中,第三个问题属于表达型问题,难度相对大一些,需要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思考,才能做出比较全面的回答,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由于整本书阅读这种阅读课程本身就与教材阅读教学有所不同,要介绍什么?共读什么?指导什么?这些问题又如何有机结合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余映潮老师曾指出板块式教学可以使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由此笔者设计了“回顾导入,走近伊索;了解封面和题目特点,共读《狮子和报恩的老鼠》;体悟《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共读《狮子和海豚》”。初步感知《伊索寓言》中动物原型的特点和拓展总结教学活动板块。
为了形成高效的助学行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灵活选用引导发现、师生共读、合理预测、联系生活、类阅读等方法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伊索寓言》这本书,它的题目很有特点,是学生容易发现而且感兴趣的,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注插图、主编、出版社等信息之后,出示目录让学生找一找共同之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我们不妨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个故事吧。读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猜一猜故事的内容,从题目你能预测出什么呢?
生:故事讲的是狮子和老鼠的故事。
师:什么故事呢?由“报恩”这个词我们能猜出一二,那老鼠为什么报恩又是怎么报恩的呢?
生:看书上的插图,我能预测到老鼠在帮狮子逃脱……
片段中教师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方式——预测来激发阅读兴趣,这也是对二下阅读策略学习的再回顾。脚步不止于此,在师生共读中边读边验证预测,在自主阅读中再次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实现了由扶到放的助学过程。
整本书阅读在共读篇章的选择上也应立足学生视角,从目标出发,求精不求多。如本课教学中选取共读的寓言故事都是关于狮子的,从而引导学生对《伊索寓言》选取的动物角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引发对其他动物性格特点的预测,感受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并引发如何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体现出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选择地阅读。
“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推荐的书目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点,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拓展延伸。笔者在执教《伊索寓言》后相继推荐了《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空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结合课内阅读所学策略,学着在有新鲜感的地方做标注或制作阅读卡片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等。
由于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阅读推荐课,因此笔者通过学生线上交流和家长的反馈来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后,请学生继续阅读推荐的五篇《伊索寓言》故事,并按照课上所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第二节课,通过连麦提问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根据题目和插图进行预测、抓关键词理解故事和联系生活品悟道理的寓言阅读方法。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也会选择有兴趣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并与家长交流感受。但是,学生对于寓言道理的品悟和理解还不够深刻,举一反三联系生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反思课堂,如何在作品与学生生活中架起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去继而带着所学走进生活?这为我们日后教育教学提供了思考实践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