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看视角下浅析中国绘画中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

2020-11-25 02:42谷昱晔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他者女性形象目光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我们观看的目光会发生改变,绘画者的关注目光也会随着社会目光的改变而改变。从中国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又可以看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女性自身目光的逐步觉醒,她们不再只是男性审美下的“他者”,而走向了自我价值的追寻。

关键词:目光;他者;女性形象;观看

正如约翰·伯格所说的那样:“我们今天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看过去的艺术品。实际上,我们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欣赏过去的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观看的方式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在今天,由于我们的审美趣味的改变,再也不可能以唐代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当时的女性形象。每一次的看与被看,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以一种观看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義和精神指向。

古代的中国可以说是父权制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种父权制下对女性形象的观看行为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权力关系。男性依照他们的意愿塑造出两种主要的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和名媛淑女型,而女性则模仿了这样的审美标准塑造着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尊女卑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绘画最早的功能主要是叙述和教化,比如墓室绘画中反映女主人生活的形象,比如由顾恺之按照《女史箴》绘制的长卷《女史箴图》等。《女史箴图》图解了封建社会女子道德节操的规范,但画中的女性形象面部表情单一,刻画平均,个性特征也被淡化,根本无法从图中分辨出人物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但几乎同时期的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却可以较为清晰地分辨出画中人物的姓名、身份和性格。这种差异足以显示出男女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其实这种不平等还清晰的体现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在绘有500余位人物的长卷中,女性仅占20人,还被安排在了画面的边缘位置,足以看出当时的性别观念。此类女性形象可以看作是伦理教化的产物,男性画家通过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女性形象进行描绘,以突显男性的尊贵地位。此外,在古代,仕女画的兴起也可以看作是男性观看视角下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兴旺和发达,古代男性的生活也变得注重自由和享受,此时的女性逐渐成为了被“消费”的产物。在《簪花仕女图》中,男性画家用精致的笔法描绘出了女性的丰腴之美和滑若凝脂般的肌肤,这足以看出那个时期男性审美下的女性标准。到了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得纤细、瘦弱,这样的变化背后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背后依然蕴含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的形象是在男性的审美理想中被塑造出来的,女性也在被观看中塑造着自己的形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男性画家还是女性画家都采用了“无性别”的绘画方式,女性被提倡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承担一样的社会责任。在罗公柳的《地道战》中女性就被安排在了突出的位置。在王霞的《海岛姑娘》中更是几乎看不出女性的性别特征。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从中却可以透过形象的塑造观看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审美价值和性别的关系。尽管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改善,但是女性依然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在被“无性别”描绘的同时,其实是忽视了女性本身的性别价值,而被赋予了与男性同样的特征,这样的图像方式可以看作是对女性性别的忽视。女性依然在被“观看”的社会状态中生存,真正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得到觉醒。

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艺术家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对自身的性别价值和女性问题进行探讨。她们从自身感受出发,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由被“观看”向自我观看的转变。其中喻红是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她的《目击成长》系列,以老照片作为依托,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喻红的成长,也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可以从个体的视角见证整个社会的改变。她将个人成长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真实的场景中,见证了一切的变化。她用绘画的方式将照片所承载的记忆描绘出来,完成了对照片的超越,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绘画语言。同样运用照片为依托进行创作的不可不提男性画家张晓刚,他的《大家庭》系列作品用模式化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画家在对相同的事物进行描绘时所关注的兴趣点和所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尽管在新时期,男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描绘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女性形象,但是作为“他者”的女性依然处于“被观看”的审美之中。

从中国古代以“男尊女卑”思想为依托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到女性艺术家从自我的视角描绘女性本身,关注女性问题,无疑可以看到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兴起和消费时代的到来艺术家关注的目光以及欣赏者审美的改变。人的目光从来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地发现或寻找,观看本身又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我们观看的目光会发生改变,绘画者的关注目光也会随着社会目光的改变而改变。从中国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又可以看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女性自身目光的逐步觉醒,她们不再只是男性审美下的“他者”,而走向了自我价值的追寻。

参考文献:

[1] 陶咏白,李湜.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 巫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作者简介:谷昱晔(1992—),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写意花鸟画。

猜你喜欢
他者女性形象目光
会变的目光
在水边
请别告诉她
沉默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