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大量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网络言论又引导了我们对于网络事件的客观看法,而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网络言论引导了人们的看法。所以在网络世界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 社会心理学 网络言论
作者简介:颜世怡(1997—)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信息内容的极大丰富,网络传播方式的高效、便捷,使得越来越多人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高度依赖网络,对于知识以及实事热点问题的接收大部分也是源自于手机中的社交软件或是新闻软件。人们也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等,近年来,有大多数焦点事件通过网络引起大众的关注以及激烈的讨论,其中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被有关部门采用,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舆论的另一面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从而导致部分网民在不辨真假的情况下,滋长对于社会发展的负面心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好,网络言论对于人们的影响也在随之变大,但对于身处事实之外的吃瓜群众来说,网络言论的真假性有待辨析。
一、网络言论的传播现状
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获取渠道具有多样性,比如社交网站或新闻网站等,大多数人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公开化的加强,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依靠网络得以快速传播,人们也借助网络公开表达一些自己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看法,极高的互动量以及点击量也会推动网络事件持续引发人们的关注。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人们在看客角度无从辨别其真假性,一些网络上的社会负面新闻极易引起一些人群的消极情绪,从而导致部分人产生对于社会发展的消极情绪。
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中,对于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大家都会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热点事件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从国内外重大时事要闻到社会民生问题,从切身利益问题到明星八卦,都是人们热衷关注的网络内容,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西方多种文化的不断涌入,有一些人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可能会产生片面的思考,对于网络热点事件会受到部分网友的观点的影响,产生感性化和情绪化的认知。互联网是开放的大环境,网络热点事件无限制的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言论不论真假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言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内容有:个体社会化过程、交往、言语发展、伙伴和居住环境以及学校对个人的影响等;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变化等。
网络舆论对于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学生在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网络舆论导向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对于网络事件的正确认知。例如,2019年某高校女博士宿舍床上放玩偶被学校通报批评、逾期不整改取消奖学金资格的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校方称是因为玩偶体积过大、摆放不整齐,该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校方回应宿舍放玩偶的女博士未受处分,已评上奖学金,校方也表示,今后这样的检查工作还会继续推行下去。在高校内,学校方面为了保障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安全等问题,都会有定期检查宿舍的规定,而在网络上引发学生热议的高校查寝的未解之谜有:人不能在床上、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桌子上不能放东西、门不能关等,这些令学生们不能理解的查寝规定是真实存在的,而学生在宿舍摆放玩偶而被处分的事情,通过网络传播,迅速引发网络上学生群体的不满情绪,情绪是个体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心理体验,宿舍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比较隐私的存在,大部分学生群体还是希望学校的查寝行为应该适度,从而给学生保留一点私人空间,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表示高校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查寝行为有侵犯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学生应该自行管理宿舍。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可以引发高校学生的关注,虽然校方有在事情在网络上发酵的瞬间给出回应,但还是引发社会中学生群体的激烈讨论,而网络的匿名表达会使人们各抒己见,这个时候,网络言论容易被学生群体的情绪所渲染,也就产生所谓的社会感染,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社会感染具有爆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震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的行为产生,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存在,学生又处在一个价值观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很多关于学校、教师的热点事件会在第一时间产生情绪,比如近年来,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这与每一个高校学生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样新闻下的每一条网络舆论大都表达了学生们的愤怒,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学生对于学校甚至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整体信任感以及安全感。而学生群体在过多的看过网络上他人的看法后,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会对网络热点事件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对学校甚至是对社会产生过激的言论或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氛围。
2020年的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有着被新冠肺炎疫情支配的恐惧,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人数的与日俱增,都让人们感到无比惊恐,由于疫情来势凶猛,在其出初现之时,人们对其认知有限,加之在信息披露上的不及时,关于新冠肺炎的虚假新闻也是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四下蔓延,不僅误导大众对于疫情的正确认知,也扰乱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正常秩序。比如怎么做或者吃什么就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虚假信息,过分夸大某一地区疫情严重情况,或者是某一药物有奇效等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这次疫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大,受社会关注的程度更高,所以,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也因为在网络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局面,从而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负面效果。在这种全社会人民极度关注的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真实、准确、可靠极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了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若处理不好,甚至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疫情中的虚假信息,大多数时候都是专家出面辟谣,专家这一词对于人们的心理就有着暗示作用,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在疫情期间,人们会更信任医学专家,接受专家的建议去积极自我防控。
三、结论
在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网络舆论的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视野、迅速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大家的学习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意义。为了我们所有人在网络大环境下,可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资源优质广泛、内容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但一个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不是只靠社会中某一方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发挥网络舆论积极引导的作用,抵制不良的网络舆论。在网络舆论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轻视网络舆论质量的参差不齐,网络上一些虚假错误的消极的信息,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在对于某些事件发表看法的时候,缺乏客观理性,主观感情容易占据上风,所以具有不良导向的网络舆论容易引爆人们的不良情绪,使得他们借助网络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更进一步导致不良网络舆论的进一步扩散,这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若要网络舆论尽可能多的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有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法规等来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于网络上传播的错误或者不良信息要做到及时纠正和修改,加强对于网络舆论积极正向的引导,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还需要人们自身基础素质过硬,对于网络信息保持清醒客观,不被网络舆论蒙蔽,从而导致人们看不见事情的真相,我们应该自觉增强鉴别是非的能力,坚定思想,在网络大环境下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网络事件发表客观理性的看法。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网络的主力军年轻人来说,网络的影响也正一点一滴的渗入进他们的人生,鉴于网络本就是自由的天地,若不人为的对于网络舆论加以正确的引导,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就会有碍青年形成一个健康的价值观,小到个人,大到影响整个国家的健康氛围,所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应该轻视网络舆论的作用,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网络层面的管理,积极引领人们塑造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栗鑫.网络舆论功能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理论视野,2009年9月下.
[2]刘毅.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引导[J].新闻传播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