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2020-11-25 02:20刘艳玲潘丽贞
光明中医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气滞气化血瘀

刘艳玲 潘丽贞

痛经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指女性在月经经期或者前后出现的小腹周期性疼痛,严重者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它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约90%以上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1],其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2]。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明显,但停药后很容易复发,远期效果不好。近年来,中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药既有镇痛、镇静、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和激素内分泌功能,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维持患者的身体内平衡功效[3],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其效果显著,且不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报告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服用理气化瘀汤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病程0.8~9.8年,平均(5.31±2.62)年;年龄17~28岁,平均(21.27±3.12)岁;疼痛程度轻度5例、中度20例、重度5例。观察组30例,病程0.8~10年,平均(5.33±2.65)年;疼痛程度轻度4例、中度19例、重度7例;年龄16~30岁,平均(21.87±4.11)岁。2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痛经参考《妇产科》[1]第八版: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2.2 中医诊断标准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诊断标准制定: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月经周期基本正常(28±7)d,入组前1个月没有服用影响本次疗效的药物;③年龄16~3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对该研究药物有禁忌症或过敏者。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盆腔生殖器官病变者;③哺乳期、妊娠期和接受避孕药治疗的患者;④合并肝、肾或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⑤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或未按规定服用本药,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者都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疼痛发作时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62),0.3 g/次,2次/d,饭后服,连服3 d。观察组:给予自拟方理气化瘀汤加减。处方:香附12 g,乌药10 g,枳壳10 g,川芎9 g,当归12 g,赤芍10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甘草3 g。肝气犯胃者,加吴茱萸10 g,法半夏6 g;瘀阻甚者:加炒蒲黄10 g,五灵脂10 g;热象明显者:加牡丹皮10 g,丹参10 g。①月经周期规则者,于经前3 d开始用药,1剂/d,使用免煎颗粒,早晚温服,用至月经第3天;②月经周期不规律者,于经期第1天开始用药,服药方法如前,连服6 d。

1.5 观察指标记录2组用药前后及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痛经程度及VAS评分变化情况。①痛经症状评分及程度轻重分级标准[4]:重度:痛经症状评分>14分;中度:痛经症状评分在8~13.5分;轻度:痛经症状评分<8分。②痛经患者腹痛程度:选用VAS视觉评分法,用一条标有10个刻度长10 cm的尺子,两头分别为“0”和“10”,0表示无痛,10代表难以忍受剧烈痛。由受试者把疼痛的分数在标尺之间标出,以此对患者疼痛做出评价。

1.6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疗程结束后下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后上述症状没有复发。②显效:疗程结束后下腹痛明显减轻且其他症状同时减轻,在不继续服用上述理气化瘀汤或者如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时可以坚持工作。③有效:疗程结束后下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同时减轻,服用上述理气化瘀汤或者如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坚持工作。④无效:上述原发性痛经原发性下腹痛或其伴随的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观察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从观察组的远期临床疗效看,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总有效率仅53.33%,而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见表2。

表1 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分级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痛经程度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分级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痛经的VAS评分(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痛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停药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妇科疾病之一,以青春期少女及未婚或未孕女性多见,因其发病率高,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5]。近年来,随着女性饮食、生活习惯等改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变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而且痛经亦是引起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7],其病情严重者,如长期治疗不缓解者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

目前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还不能完全明确,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类物质分泌量增多、催产素及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子宫形态结构异常等为引起痛经发生的重要机制;其次与精神、神经、遗传因素等亦有关[8]。西医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对症处理,常用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产生,防治子宫过强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使痛经缓解,作用迅速,即时疗效肯定,但不良作用较大,且复发率高,不易长期服用[9];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降低前列腺素及加压素水平,使痛经程度降低,但该类药会影响患者机体的代谢功能,并且不能用于需要生育的患者。

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隶属于“经行腹痛”“痛经”的范畴,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涉及肝肾等脏腑,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肾气亏虚型、气血两虚型等[10]。实证是因为气滞、寒凝、湿热导致瘀血阻胞宫而引起胞脉的气血运行受阻,即不通则痛;虚证则主要是因为气血亏虚、肾虚而引起胞宫失于濡养,即不荣致痛。临床上痛经实证较多,且最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型[11]。由于现代生活快节奏,来自学习、工作的压力,女性更容易出现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导致枢机不利,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胞宫冲任,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临床上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治疗上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经验方具有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功效。其中香附疏肝理气,善于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乌药味辛性温,能疏利气机,散寒止痛;枳壳理气宽中行滞;川芎味辛性温,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疏通气滞,为“血中气药”,功效善于止痛,为治疗气滞血瘀诸痛证的主要药物;赤芍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熟地黄滋阴补血;白芍养血调经,缓急止痛;甘草缓急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白芍可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恢复子宫平滑肌的正常作用[12]。香附的挥发油成分ɑ-香附酮对缩宫素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13]。乌药、枳壳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桂枝成分桂皮醇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分泌[14]。川芎成分中阿魏酸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15]。各种药物联合作用,从而起到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使冲任二脉疏通,气血顺畅,则疼痛自止。

结合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及停药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理气化瘀汤临床总有效率高,其疗效明显。而且2组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分级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说明理气化瘀汤改善痛经疼痛程度具有优势;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及停药3个月后痛经VAS评分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长期疗效也得到肯定。综上所述,自拟理气化瘀汤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程度以及短期和远期疗效,不易复发,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气滞气化血瘀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话说血瘀证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蚂蚁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