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及品质的影响

2020-11-25 12:41蔡文雅田潇凌孙冰华王晓曦马思雨
关键词:扬麦小麦粉粒度

蔡文雅,田潇凌,孙冰华,王晓曦,马思雨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小麦加工前期主要是通过粉碎来降低小麦粉颗粒的粒径[1],以制备口感细腻的面制品。粉碎作为小麦加工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对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以及微观形态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加工品质和产品质量。研究表明,无论是小麦、大米、高粱、大麦或者黑麦,采用不同的粉碎方式对其进行制粉时,都可能会改变谷物粉的颜色、粒度、表面积、容重、破损淀粉含量、结构和功能特性,从而导致谷物粉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2-5]。不同的制粉方式得到的小麦粉粒度存在显著差异,而粒度对小麦粉理化特性、面团加工特性以及面制品品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6-8]。齐婧等[9]指出,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对面条品质有较大影响,粒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合适。小麦制粉时受到的机械力有研磨、剪切、撞击、挤压等,不同的机械力对小麦籽粒的作用方式不同,其中辊式磨粉机以研磨、挤压为主,撞击机以冲击、碰撞为主,高速万能粉碎机以剪切为主。研磨设备、研磨次数以及其他研磨参数的改变均会造成研磨强度的差异,进而影响小麦粉的加工性能[10]。田建珍等[11]对不同辊式实验磨粉碎得到的小麦粉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粒度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细小颗粒粉的分布很不均衡。此外,于爽等[12]研究发现,布勒磨制得的样品出粉率、水分、破损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布拉班德磨粉机。

鉴于小麦加工方式对面粉及面制品品质的重要影响,一味地降低面粉的粒度,过度地追求精加工会造成小麦固有营养组分的大量流失[13]。因此,寻求一种适度的小麦加工方式,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营养组分并使面制品具有较好口感,是众多研究者一直以来探索的目标。基于此,作者以不同筋力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机械力粉碎方式的研磨设备(撞击磨(IM)、锤式磨(HM)、万能粉碎机(UP)),探究不同机械力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理化品质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合理调整小麦加工精度、充分保留小麦营养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麦26(高筋,简称X):河南久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扬麦20(低筋,简称Y):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试剂

MLU-202型实验磨粉机:瑞士布勒公司;FMFZ36型撞击磨:河北苹乐面粉机械集团有限公司;JXFM110型锤式磨:杭州其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XY-100型万能粉碎机:浙江省永康市松青五金厂;BT-9300H型激光粒度仪:辽宁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KjeltecTM 8400型凯氏定氮仪:丹麦福斯公司;CR-10型色度仪: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SD matic破损淀粉仪:法国肖邦公司;RVA-TM快速黏度分析仪:瑞典波通仪器公司。

碘化钾: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硫代硫酸钠、溴甲酚绿: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硼酸、甲基红:洛阳市化学试剂厂;硫酸铜、氢氧化钠: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钾: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洛阳昊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石油醚: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方法

1.3.1 小麦胚乳颗粒粉的制备

对两种小麦籽粒在室温(约25 ℃)下进行润麦,目标水分含量均为15%,其中新麦26润麦24 h,扬麦20润麦18 h,加水量参照NY/T 1094.1—2006进行计算。将润麦完成后的小麦籽粒经布勒实验磨皮磨系统研磨,取后路制品筛理(去除细麸)后,得到胚乳颗粒粉。

1.3.2 不同粒度小麦粉的制备

将制得的胚乳颗粒粉样品混合均匀后各分装3份,使用IM、HM、UP进行粉碎。

IM粉碎:将提前分装好的新麦26胚乳颗粒粉取出1份并再均分为3份,分别使用IM(粉碎频率为35 Hz)粉碎1、6、10次,收集所得小麦粉并标记为X-IM1、X-IM2、X-IM3;扬麦20操作同上,样品分别标记为Y-IM1、Y-IM2、Y-IM3。

HM粉碎:将提前分装好的新麦26胚乳颗粒粉取出1份并再均分为3份,分别使用HM(粉碎频率50 Hz)粉碎1、2、3次,收集所得小麦粉并标记为X-HM1、X-HM2、X-HM3;扬麦20操作同上,样品分别标记为Y-HM1、Y-HM2、Y-HM3。

UP粉碎:将提前分装好的新麦26胚乳颗粒粉取出1份并再均分为3份,分别使用UP(粉碎频率50 Hz)粉碎60、120、180 s,收集所得小麦粉并标记为X-UP1、X-UP2、X-UP3;扬麦20操作同上,样品分别标记为Y-UP1、Y-UP2、Y-UP3;粉碎过程中每粉碎5 s,暂停2 min使机器冷却。

1.3.3 小麦粉粒度的测定

采用BT-9300H型激光粒度仪在遮光率为15%时进行测定,测量结果用D10(表示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D50(表示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D90(表示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表示。

1.3.4 小麦粉品质指标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3—2016;灰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4—2016;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参照GB/T 1477—2008;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5—2016;色度的测定参照GB/T 27628—2011;破损淀粉含量的测定参照肖邦损伤淀粉仪的操作流程,结果以碘吸收率Ai表示;糊化特性的测定参照GB/T 24853—2010。

1.4 数据统计分析

每个指标平行测定3次;采用SPSS Statistics 20进行数据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采用Origin 8.5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的影响

小麦粉的粒径对面制品加工及食用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面制品所需要的小麦粉粒径也不同。由表1可知,无论小麦粉的筋力高低,经过IM粉碎后所得的小麦粉D90均为最大(>120 μm),说明IM粉碎得到的小麦粉中大颗粒粉较多,即相比于HM、UP而言,在本试验条件下IM的粉碎能力较弱。同时,采用3种粉碎方式处理的样品D10与D50变化均较小,而D90下降较为明显,即多次粉碎时,机械力较大程度上作用于粗颗粒粉(>90 μm),小颗粒(3.5 μm左右)可能不再被破碎。总的来看,使用IM粉碎后,低筋小麦粉的粒径大于高筋小麦粉;而经HM、UP粉碎后,高筋小麦粉的粒径大于低筋小麦粉。

表1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径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wheat flour μm

图1是经过3种粉碎方式处理后的小麦粉的粒度分布曲线图,3种粉碎方式得到的小麦粉的粒度曲线均呈现四峰形态,但不同粒度区间的峰高变化较大。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较大颗粒的峰值略有降低,中等颗粒的峰值有所增加,小颗粒的峰值增幅较小。其中IM处理后的小麦粉大颗粒较多。只有IM处理后小麦粉的粒度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四峰形态,而HM与UP处理后的粒度分布曲线中,10~100 μm区间峰值较大,明显高于小颗粒峰值,且随着样品粒度的减小,峰值不断增高,尤其是HM处理后的小麦粉在10~100 μm区间的高度增幅较大。此外,从图1e和图1f看出,扬麦20经过HM和UP处理得到的小麦粉颗粒分布相对均匀,大多集中在10~100 μm,同时整个峰形也在向左侧粒径减小的方向移动。

2.2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经过3种粉碎方式处理,两种小麦粉的水分含量与原胚乳颗粒粉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IM和UP处理后所得到的小麦粉水分含量下降幅度较低,而HM处理后的小麦粉水分含量最低。原因是在粉碎时机械力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促使样品水分散失,其中HM工作时产热比其他两种方式多,导致小麦粉水分散失较多。但无论是高筋麦还是低筋麦,粉碎方式及粉碎强度的变化对小麦粉灰分含量影响不明显。3种不同的机械力粉碎对高筋小麦粉的粗脂肪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而低筋小麦粉经过3种粉碎方式处理后,粗脂肪含量均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不过随着粒径的减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3种粉碎方式对新麦26小麦粉的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对于扬麦20小麦粉而言,HM与UP处理后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且随着小麦粉粒径的减小,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其中HM处理后蛋白含量下降最为显著。总的来看,在3种粉碎方式中,只有HM对小麦粉的基本指标影响较大,其他两种方式对小麦粉基本指标的影响甚微。原因可能是HM带来的锤击、剪切等机械力较强,小麦粉破碎程度较高,胚乳细胞破裂从而使其基本指标发生较大改变。

2.2.2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色度的影响

小麦粉的色度是评价其加工精度的主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粉及面制品的加工品质。由表3可知,3种粉碎方式中,IM处理的小麦粉亮度较低,原因可能是IM对小麦胚乳颗粒的粉碎程度比其他两种方式低,得到的小麦粉粒径较大,导致其相对表面积较小,从而反光作用较低,就使得小麦粉的亮度较低,这与Protonotariou等[5]的结论一致。整体来看,UP处理的小麦粉色泽较好,亮度高、红绿度和黄蓝度均较低。

注:a、b、c分别是IM、HM、UP粉碎后的新麦26小麦粉的粒度分布;d、e、f分别是IM、HM、UP粉碎后的扬麦20小麦粉的粒度分布。图1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粒度分布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flour

表2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basic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wheat flour %

2.2.3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破损淀粉含量的影响

小麦粉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面制品的品质,而破损淀粉含量则是决定小麦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4]。在制粉过程中小麦籽粒会受到一系列机械力的作用,如挤压、剪切、撞击等,从而导致一些淀粉颗粒破裂、表面粗糙,这种外观破损、晶体结构受到破坏的淀粉称为破损淀粉[15]。破损淀粉易水解、更易被酶水解。适当的破损淀粉含量能够提高面团的吸水性、持气性,从而增大面包的体积[16]。从图2可知,破损淀粉含量随着小麦粉粒径的减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与姬翔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扬麦20小麦粉经IM处理后,破损淀粉含量增长幅度较大,但仍远远小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这是因为IM对胚乳颗粒的粉碎程度较低,得到的小麦粉粒径较大,对淀粉颗粒的损伤程度也就较低。纵观两种小麦品种,由HM处理的样品其破损淀粉含量在3种处理方式中均最高,可能是因为样品在HM中受到的锤击、碰撞和摩擦等作用力较强,胚乳颗粒被粉碎成粒度较小的颗粒,淀粉受损程度较高,这与Wang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已有研究指出,破损淀粉含量升高会使面条品质劣化,使其色泽加深、黏度降低、蒸煮损失率增加、适口性变差[19-20]。对比两个小麦品种,在相同粉碎条件下,新麦26小麦粉比扬麦20更容易被粉碎成较小的颗粒,而且新麦26小麦粉的破损淀粉含量较高,表明小麦筋力越强,蛋白质与淀粉结合程度越高,使其破碎需要更大的作用力。

表3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色度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color of wheat flour

注:同一品种柱状图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图2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破损淀粉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damaged starch content of wheat flour

2.2.4 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淀粉是小麦的主要组分之一,对小麦粉和面制品的加工及食用品质有重要影响[21]。小麦品种、制粉方式、小麦粉粒度等均会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不同粉碎方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见表4和表5。

由表4可知,随着撞击次数的增加,新麦26小麦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峰值黏度高的面粉容易蒸煮,加工出的馒头评分较高,面条食用品质较好[22],这表明使用IM粉碎得到的小麦粉的食用品质可能会随着粒度的降低得到改善。在使用HM进行粉碎时,小麦粉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在粉碎2次时达到最高,这与HM造成的破损淀粉含量增加有关,破损淀粉含量越高,水分子越易进入淀粉内部,使其较易糊化。用UP进行不同时间的粉碎后,小麦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均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衰减值则在粉碎120 s时最高、180 s时最低。而衰减值与淀粉的糊化热稳定性呈负相关,衰减值越小,淀粉的糊化热稳定性越好[23]。即表明采用万能粉碎机粉碎180 s得到的小麦粉糊化热稳定性最好,加工特性也有所提高。

由表5可知,扬麦20胚乳颗粒粉经3种粉碎方式处理后,小麦粉的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其中IM处理后的小麦粉峰值黏度、衰减值以及峰值时间是最低的,但低谷黏度、糊化温度要略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处理所得的小麦粉,由于IM粉碎后的小麦粉颗粒较大,糊化过程中水分子难以进入到淀粉颗粒内部,所以糊化温度较高,且此条件处理的小麦粉糊化热稳定较好。

表4 不同粉碎方式对新麦26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of Xinmai 26 wheat flour

表5 不同粉碎方式对扬麦20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the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of Yangmai 20 wheat flour

综合表4、表5来看,不论小麦筋力高低,用HM处理后样品的糊化温度均最低,该现象与损伤淀粉含量有关,损伤淀粉含量越高,支链淀粉的破坏程度越严重,导致小麦粉在发生糊化时,支链淀粉的氢键缔合作用减弱,从而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24]。对比两个小麦品种,发现新麦26小麦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均高于扬麦20小麦粉,但其衰减值显著低于扬麦20,表明相比于低筋小麦粉,高筋小麦粉食用品质更高,且热稳定较好。

3 结论

3种粉碎方式中撞击磨对胚乳颗粒粉(粒径>100 μm)的粉碎能力最弱,得到的小麦粉粒径较大,破损淀粉少(碘吸收率均<80%);锤式磨粉碎能力最强,对小麦粉的基本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水分含量随着锤式磨粉碎次数的增加显著下降,且破损淀粉含量最高(碘吸收率均>90%),糊化温度最低;而万能粉碎机粉碎能力略次于锤式磨,但其制得小麦粉的粉色最好。所以要根据小麦粉的最终用途选择加工方式,对于要求破损淀粉含量低,且小麦粉粒度不需要过细的推荐使用撞击磨,对色度要求较高的推荐使用万能粉碎机,而对水分含量要求较高的则要避免使用锤式磨。

猜你喜欢
扬麦小麦粉粒度
小麦粉加工及选购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白俄罗斯延长小麦粉和荞麦出口禁令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SPE-GC法在小麦粉中典型农药残留物测定中的应用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动态更新属性值变化时的最优粒度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组合多粒度粗糙集及其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