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洋,应诗家,奚雨萌,施振旦,3*
(1. 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动物品种改良和繁育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3.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肉鹅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禽,传统的“水面+地面+棚舍”养殖模式有利于肉鹅健康,但其饲养密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近年来,由于对肉鹅的消费需求增长,加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1]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政策的实施,“舍内网床架养”模式逐渐在肉鹅生产中普及。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舍内网床架养生产效率较高,但养殖密度容易偏高。
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包括肉鸡、蛋鸡、水禽在内的多种禽类生产性能降低[3-5]。有人研究了不同饲养阶段不同密度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发现在14日龄时,8.4 kg/m2密度时北京鸭出栏体重、日增重、日均采食量均显著高于13.0 kg/m2密度;而42日龄时,17.0 kg/m2密度出栏体重、日增重显著高于29.9 kg/m2密度组[6]。这种生产性能的降低可能与高密度导致的养殖环境恶化,以及因此造成的应激、免疫损伤及行为异常有关[7-8]。研究发现,肉鸡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严重应激,导致免疫器官指数下降,损害免疫功能[9-10]。同时,高密度养殖也会大大增加禽类的死亡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目前,关于饲养密度对肉鹅生产性能及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网床养殖肉鹅的适宜饲养密度缺乏标准可循。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饲养密度下20~70日龄肉鹅生长性能、器官重量、血清生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研究饲养密度对鹅生长性能及健康的影响,为明确网床架养模式下肉鹅的健康福利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试验于2017年6-8月在江苏省句容市马里村生态园开展。
试验选取20日龄健康三花鹅8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组设置为M2组(2只/m2)、M3组(3只/m2)、M4组(4只/m2)和M5组(5只/m2),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分别饲养20只、30只、40只和50只。试验肉鹅采用网床架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然通风。按标准模式进行免疫接种和消毒。试验鹅饲喂全混合颗粒料,由江苏某公司配制提供,饲粮营养水平参照NRC(1994)设置,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过程中,每天观察肉鹅健康状况,记录死亡数量和采食量,生长极度缓慢或停止生长的记为僵鹅,记录各组僵鹅数,每10 d随机选取10只肉鹅进行活体称重,记录体重变化,比较组间差异。
分别于肉鹅50和70日龄时采集样品,每组随机选取8只。样品采集前禁食12 h,次日清晨7:00进行活体称重、屠宰。屠宰时,颈静脉采血,置于10 mL非抗凝真空采血管内,3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清,-80 ℃保存待测。屠宰后,分别收集胸腺、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组织,称重,记录各器官重量。
血清生化指标委托南京金域医学检验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型号:AU5800)进行检测。测定指标包括:白蛋白(albumin, AL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 UA)、球蛋白(globulin, GLOB)、乳酸脱氢酶(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血糖(glucose, 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H)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
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指标包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总抗氧化能力(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 GSH-PX)。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SOD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检测,T-AOC采用二胺盐(ABTS)快速法,GSH-PX采用酶比色法检测。所用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国,南京),试验操作流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试验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组间差异。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饲养密度对肉鹅羽毛损伤程度及僵鹅发生概率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70日龄屠宰时,随饲养密度增加鹅羽毛受损比例和僵鹅发生率逐渐上升,M5组鹅羽毛受损比例和僵鹅发生率显著高于M2(P<0.05)。
饲养密度对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高密度组肉鹅在饲养期间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低密度M2组50日龄和70日龄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M5组(P<0.05),但M3、M4和M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此外,M5组肉鹅在试验期间的死亡率较M2组略有上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2 饲养密度对肉鹅僵化比例及羽毛受损程度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the stunted geese ratio and feather damage degree of geese %
饲养密度对肉鹅器官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与M2组相比,M5组在50日龄时脾脏系数显著升高(P<0.05),肝脏重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法氏囊重和法氏囊系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是在70日龄时随着密度的升高二者均有下降趋势。
饲养密度对肉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随饲养密度增加,70日龄血糖浓度显著下降,M5组显著低于M2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饲养密度对肉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与M2组相比,70日龄时M4和M5组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M5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MDA和GSH-Px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饲养密度对肉鹅器官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organ of geese
表4 饲养密度对肉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geese
表5 饲养密度对肉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antioxidant index of geese
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鸡群提高蹲卧活动,降低采食频率,降低栖息性[8]。Yin等[11]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扬州鹅站立、蹲卧、采食、啄羽、梳理羽毛、襟翼、单足站立规律的研究,同时对羽毛和足部做了评分,发现当饲养密度达到6只/m2时,扬州鹅背部羽毛损伤比例较之2只/m2试验组显著升高,背部、翅膀、胸部羽毛评分随密度增加显著升高。在本试验中,高密度条件下,肉鹅羽毛受损情况严重,饲养密度达到5只/m2时,羽毛损伤比例较2只/m2组显著升高,这可能是由于高饲养密度导致肉鹅拥挤扎堆,啄羽现象发生频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多项研究表明,生长性能与行为改变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过度拥挤可能导致体弱肉鹅采食频率降低,采食量下降,最终生长受阻。
国内外关于饲养密度对肉禽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多,饲养密度增加容易导致肉禽日增重和采食量下降,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增加[12-15]。本研究发现,高密度养殖的肉鹅采食量下降,70日龄出栏体重下降,这与Yin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饲养密度从2只/m2增加到6只/m2,鹅的体重在42 d和70 d分别下降了10.53%和10.43%,而28~42 d和28~70 d的饲料/增重比分别下降了20.38%和6.62%。因此,饲养密度可显著影响肉鹅生长性能,且密度变化对肉鹅的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
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是禽类重要的免疫器官,可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机能的强弱和免疫器官重量呈正相关[17]。Simitzis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肝脏重、法氏囊重显著下降,血液异噬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本试验结果表明,与M2组相比,M5组在50日龄时脾脏系数显著升高,肝脏重显著降低但肝脏系数无显著差异;虽然法氏囊重和法氏囊系数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70日龄时随着密度的升高二者均有下降趋势。免疫器官的显著变化说明高密度条件下家禽免疫器官发育受到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下降,抗体水平降低,不利于应对外界病原的侵入。
血液生化指标作为反映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机能状态变化的重要特征,是判定动物机体的代谢水平及生理健康状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探究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有重大意义[18-20]。Dozier等[3]的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1.8 kg公鸡的生理应激指标(血浆皮质酮、葡萄糖、胆固醇、总亚硝酸盐和异嗜性细胞)没有影响,与本试验结果相似,但本试验随着饲养密度增加,70日龄血糖浓度显著降低。血糖的显著降低很有可能是高密度的应激状态下采食量下降或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的。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分别是糖和脂代谢的重要能源物质,高密度可以影响这些物质的代谢通路[21]。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中葡萄糖含量随饲养密度增大而减小[22],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互转化,达到代谢动态平衡,这也进一步反映了饲养密度可对能量分配模式产生影响。
氧化应激是养殖业历来非常重视的问题,近些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氧化应激是导致生物损伤的一种重要机制,被认为是影响家禽生长的几种病理原因之一。SOD、GSH-px等酶因子清除活性氧,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23];总抗氧化能力是反映机体总的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4]。本试验结果表明,M5组肉鹅T-AOC显著低于M2组。Simitzis等[8]的研究显示,6只/m2密度下的肉鸡肝脏、脾脏、心、睾丸组织GSH/氧化型GSH比例显著高于13只/m2密度组。这些结果表明,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家禽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更易遭受氧化攻击,造成损伤。此外,免疫及抗氧化机能的改变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糖皮质激素分泌,参与家禽的摄食调节。高密度带来的附加应激效应,很有可能通过抑制促食欲基因表达、提高能量消耗,引起能量负平衡、代谢失衡等导致家禽体重上的差异,影响生产性能[25-27]。因此,高密度饲养对肉鹅造成的影响往往是系统性和综合性的。
随饲养密度增加,肉鹅养殖福利水平逐渐下降,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与生产性能逐渐降低密切相关。生长性能结果证明,M2组生长的肉鹅生长情况良好,而M5组生长的肉鹅僵鹅比例较高,生长应激严重,有碍肉鹅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