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
(新疆奎屯市第七小学 新疆 奎屯 833200)
数学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脱离教学进度,产生抵触情绪,形成学困生。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对于后续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方法不合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思想认知以及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第一,学生对于数学科目学习兴趣不足,是造成学习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由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及复杂性,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相对较弱,这就使得学生极易产生畏难心理,削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二,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但是一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够充分吸收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并且课下缺乏及时的梳理巩固,造成各部分知识点不能够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不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1.2 教学方式单一。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虽然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地针对学困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形成鲜明的矛盾,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造成学困生的形成。
1.3 家庭教育不科学。数学科目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想要学好数学需要进行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知识巩固,仅仅依靠在校时间进行学习,容易导致相关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家庭教育氛围以及引导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一些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不足,并未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较高,对于孩子的过于严苛,加上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抵抗家长不合理的教育,造成恶性循环。
2.1 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点作为依托进行数学课堂的设计,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将较为简单的答题机会给予特困生,并采用奖励小红花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在作业批改时,以标注正确题目为主,并批注相应的激励话语等等。此外,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应用题等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情况,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2.2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提升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采取契合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规律。此外,针对小学阶段心理特性,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及时掌握课堂相关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逐步引导学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例如,可以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利用一帮一的分组模式,帮助学困生巩固知识点,理顺思路,提升学习效果。此外,积极开展口算比赛、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
2.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发挥家庭引导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的沟通学生学习及思想动态情况,使教师以及家长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情况交流会或是定期开办家庭教育相关的讲座,请专家或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引导方式等。通过上述家校互动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认知,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提升学习自信心。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学校以及家庭多方配合及协作,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