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顺
(福建省德化县蒲坂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机械化的特点,对于生活化、开放性应用题的教学没有形成综合创新的理念,大部分教学形式以老师课堂讲述,学生课下集中练习为主,现代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在开放创造性培养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传统固定化的范式教学显然存在许多教学弊端。
1.1 知识难度增加,教学模式单一且结构固化封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相较于低年级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数学应用题中,高年级的题目更加考验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考察也大大增加;对于理解能力正在发展提升的小学生来说,一些应用题的理解难度超出了其掌握知识的能力,而如今老师对应用题的讲解多为题型归纳、集中练习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策略的培养,使得学生间合作交流互相理解的时间缩减,从而无法真正达到所有成绩梯度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高效学习的目标。
1.2 课堂模式僵化,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小升初的考学压力逐渐增加,为了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教学成绩,教师有时不得不放弃创新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而选择“类型化”的压缩速成教学,在教学课堂上形成一种既定的模式,虽然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起到短时间提分的效果,但是没有解决应用题灵活开放的本质问题;在不断的教育改革中,升学考试中必然会加强创新综合能力的运用考察,通过固有解题模式作答应用题的学生由于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解题技巧,必然无法适应新颖的考题。
2.1 突出开放和创新应用问题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首先,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目时就需要把开放性、灵活性放在首要位置,对应用题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考试题型,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其次,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合作探究或是动手实践的课堂内容,在有效的课堂控制下,达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水平的目的。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研究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它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们合作探索“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纸张的六面以及如何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并通过展开图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巩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对“制作规则铁盒需要多少铁皮”,“该如何为规则物体涂抹油漆”等实际应用题的解题有更加精准的理解。
2.2 加强对多元化解决问题思路的研究,注重结构应用问题的技巧。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偏向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开放式引用,也更注重小学生智力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提高,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并非没有方法,实际的应用问题往往有多个单一的求解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注重某些灵活性强的应用题的多样化解题方法,加强日常课堂教学中对解题方法的技巧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固定的逻辑解题步骤。在小学高年级有许多灵活的应用数学题,需要更加多元的解题技巧,例如在面对“间隔种树”问题时,学生们往往在间隔和树的数量方面存在疑虑,针对间隔数和树木的数量关系搞不清楚,所以,老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几个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他们充当树木,然后数一下树木数量和间隔数量之间的关系,无论中间插入几棵树,最终树木与间隔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数量关系。而学生自己在做题时可以采取画图的形式,在草稿纸上画一下,就能够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发散学生的数学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2.3 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在高效的课堂环境中,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先决条件。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实际应用题,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以及各种课堂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高效课堂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课堂分组合作探究等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更加成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进行相关的动画演示和知识扩展,这样学生可以在形象的教学中更加容易的理解相关的问题。教师要以多元适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要摒弃单一的“教师一人主角”课堂模式,丰富课堂中的应用题演示和展示手段,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水平,改变传统的单一固化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自主性是前提,有机组织高效课堂活动是基本,只有加强学生开放创新的综合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