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以制造企业为例讲解会计循环以及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对基础会计学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并应用复式记账原理,对制造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高校的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任课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练习与巩固。由于基础会计学的专业术语较多,基本理论较为晦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因此,如何将基础会计学晦涩枯燥的知识变得易学易懂,是每位任课教师需要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正确、客观反映经济业务信息,财务人员应该从“账房”走出来,走近业务,熟悉业务流程,参与到业务中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作为财务人员的主要培养阵地,高校的培养方式与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为了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财务人员,任课教师应该感知市场变化与需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本文认为,高校应以业财融合为契机,重新审视会计来源于经济业务、服务于经济业务的本质,在基础会计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业财融合理念,能够让学生明白业务的运转流程,理解会计的作用。
基础会计学的知识体系可大致分为基本理论篇、会计循环篇、会计核算流程篇。其中基本理论篇包括会计的含义与职能、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等内容。会计循环篇主要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讲解资金循环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流程篇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如何将业财融合理念融入基础会计学三大篇章,本文分析如下。
3.1.1 业财融合理念与基本理论篇结合
该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听课状态较差。任课教师应提高授课内容的趣味性与应用性,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来讲授。在引入会计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让学生去梳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脉络,总结从结绳记事发展至账房先生,再到如今的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的会计演变过程。任课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服务对象是谁,处理对象是什么,承担了何种职能,并提炼出业务与会计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理解业务与财务关系的基础上,掌握会计内涵、对象与职能。在讲授会计主体假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是会计主体,而非投资者这一知识点,可设置如下情景:学生扮演公司出纳,需要处理董事长出差报销业务,董事长提交的单据有住宿发票、火车票、商场购物小票,引导学生思考所有单据是否均可报销。如果学生清楚该单据载明的经济业务与会计主体是何关联,是否归属于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答案自然会清楚。通过场景教学,学生的思辨能力会逐步提高。“八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阐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该质量特征的总要求体现在会计准则的方方面面,如谨慎性要求或有资产不能确认,预计负债需要确认等。因此,学生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与能否学好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有一定关联。本文认为在讲解会计信息要求时,应融入经济业务,且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每笔经济业务正误的会计处理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来判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会计处理。比如,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处理经济业务时,更多关注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任课教师应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该笔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3.1.2 业财融合理念与会计循环篇结合
会计循环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一系列流程,体现在经济业务层面,则指企业从资金筹集、生产准备、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分配过程等一系列经济业务的核算。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习效果较差。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在讲解每部分时,可以首先讲解业务起因与发展过程,如涉及哪些部门、如何传递到财务部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经济业务全貌。在资金筹集部分,授课讲师可以将资金筹集渠道的种类以及各渠道资金的特点作为预习任务发布给学生,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课堂讲授环节,可运用情景模拟法,由学生扮演银行职员、企业、投资者、企业财务人员等角色,让学生感知资金筹集业务的发起、运转过程,引起学生兴趣。在讲解清楚业务流程后,学生学习会计处理会相对容易。
在生产准备部分,授课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准备环节企业需要准备何种财产物资,采购环节涉及的经济主体类别、单据种类等。头脑风暴后,任课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单据展示给学生观看,增加课程的形象性。学生明晰采购业务流程后,再来学习会计处理,能够提高知识的易学性。在生产过程部分,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认识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去往制造企业生产车间参观,感知企业的生产过程,并从中领会“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一系列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的损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等制造费用的发生。在学生对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任课教师再来讲授账务处理,达到学生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变为会计语言的目的。在销售过程部分,任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货款结算方式等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情景模拟法,由学生扮演客户、财务部、运输公司、仓库管理人员等角色,在情境中感受现销、赊销、票据结算等方式下企业的资产、收入等会计要素如何发生变化。学生在明了销售业务流程后,学习会计核算,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在利润分配部分,任课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模拟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起草、讨论以及股东大会表决等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利润分配的详细流程,进而掌握会计处理过程。一直以来,学生反映“利润分配”账户较难理解,通过感知业务流程,学生能够明白利润分配涉及的经济主体以及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从而理解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的结转。
3.1.3 业财融合理念与会计核算流程篇结合
业财融合理念的实质是让财务走近业务、服务业务,提升企业价值。在会计核算流程篇,任课教师可结合基础会计手工实训课程,让学生感知经济业务信息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载体中的流转过程,形成分析经济业务实质、记录经济业务、反映经济业务的思维方式。
以往的会计学教学中,经济业务要点会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需要掌握的似乎只有会计核算,即编制会计分录。随着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核算型财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应能读懂业务、分析业务。为了有效保障业财融合理念融入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应适当增加基础会计学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的开展应将基础会计手工实训与认识实习与财务综合实践(如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感知与判断力。因此,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基础会计学教学应教会学生辨别经济业务类型与实质,在读懂业务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推动者,任课教师自身应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假期去企业实习,感知经济业务在实务中的流转,总结经验,积累教学素材与资源,争取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财务人员读懂经济业务实质变得愈发重要。只有财务人员走近业务,工作重心由业务后端向业务前端转移,才能了解经济业务全貌。随着企业对财务人员需求的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出改变。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融入业财融合理念,在基础会计学的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知业务全貌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