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花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200)
提高课堂实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一位教师讲得行云流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另一位教师讲得生涩难懂,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上课简直是难受。所以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过分重视严肃呆板的课堂纪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强调学生“跟我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代替了“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面对严肃的课堂气氛和老师严肃的神情,大多数口不敢开,不敢提问题,不敢说意见。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探索,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改革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主动地获取知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少一点教师讲授,多一点学生活动;少一点教师提问,多一点学生发问;少一点死记硬背,多一点实际运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批评,更不是羞辱和责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服务学生的学习设计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适应新型的学生观、课堂观,它是营造快乐、和谐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开端。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激情四射、精彩纷呈,使学生情趣盎然,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从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在讲授新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以旧引新,启发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产生好奇;运用电教手段,调控注意力等,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其次,在讲授新课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巧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师要胸中有“问题”,脑中有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要认真备课,钻研熟透教材,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同时教师要有自己的“问题储备库”,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2]”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首先,教师要微笑着去上课。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心态、一种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的表现,可以使学生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就能更主动、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朋友,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课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即使学生在讲解问题或质疑过程中表达不清,或者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要嘲笑和讥讽,而要用婉转的语言引导学生改正,多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但敢问、愿问、爱问,而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营造宽容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焕发出创造的热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无私的爱心去爱所有的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快乐、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又要有高尚的品格,以自身素养为学生树立楷模,以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威信的教师,他的表扬和鼓励就能更深入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思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尤其是要多关心、爱护后进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欣赏、关怀和理解,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课堂上的交流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反馈,更是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心灵和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对话的过程。教师决不能歧视后进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对后进生的信心、耐心、恒心,要帮助后进生消除紧张情绪。同时,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使他们大胆地展现自我、得到锻炼。最后,“精彩在课上,功夫在课下”,教师要多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沟通。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先生,这样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学习立刻成为趣事,你也变成真正的先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经常跟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使师生真正成为朋友、知己。
总之,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坚持“学生是主体”,以精深的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以博大的爱心,充分激起学生热情,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