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鸿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洛门中心小学 甘肃 武山 741306)
小学阶段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阶段,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若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可有效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提高我国软实力。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打破常规课堂结构,以课本为导向,增加课外内容的补充,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效率。
1.1 提高德育渗透效果。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大量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或做事方法,能够给人以深刻启发,洗涤人的心灵,提高德育教学效率。如学习《望庐山瀑布》可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应当考虑到其多面性,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与分析,避免片面、偏颇的定论,以及唯有近距离接触、深入研究,才可真正了解事物本质,任何脱离实践的结论都没有说服力。《纪昌学射》则教育学生做事要专注,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避免注意力转移,能够全神贯注、高效完成任务。
1.2 推动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部分糟粕内容,但在历经数千年荡涤后,所余皆为先辈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其中有许多精神与品质都应当得到传扬。如今,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扩大,各国间的思想文化碰撞异常激烈,部分国家意图开展文化侵略,使用影视文学作品等侵蚀我国学生心灵,不少小学生已然被国外刻意的宣讲影响,产生崇洋媚外、否认本国文化的思想苗头;加上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使碎片式阅读、快餐文化等盛行,学生们普遍心态浮躁,不能潜心研读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在学生心中树立爱国情怀。
2.1 创建适宜氛围。小学生思想观念未完全形成,缺乏较强的自制力与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作为教师,应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汲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丰富见闻。可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在讲授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以问题开端,请学生先行猜测,或对比古今文化差异,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学习《两小儿辩日》前,先提出问题:你认为太阳早晚时分离我们比较近,还是在正午时分?为什么?夏季与冬季的温度差异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距离发生变化吗?当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与讨论过程中时,班级的氛围就会被调动,学生热情高涨,效率提升,还可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提高效率。
2.2 采用情境教学法。我国古代文学擅长以事说理,有许多古文的故事性较强,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改编成情景剧,再现文中情境,使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与学习过程的快乐,能够培养浓厚兴趣。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并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之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并合力分组,要求其根据原文创作剧本,学生可发挥自身想象,增添情节,也可进行大胆的改编,例如,假设曹操的多疑性格在此时并未发挥作用,他根据理性分析认为孙刘联盟不具备强大军事实力,选择直接近距离攻击,之后故事走向发生改变。剧本完成后,可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剧本,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充分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当时心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法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大幅提高学习趣味性,改变学生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固有刻板印象,有利于传统文化渗透的开展。
2.3 开展趣味活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止于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应当适当进行延伸,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例如在学完节选后介绍整本书内容,也可将与课文具有相似内容、相似主题的文章作为参考,丰富学生知识面。在拓展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将其当做任务,采取消极态度,教师可使用趣味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如学完《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后,在班上开展“四大名著知识竞赛”,将学生进行合力分组,教师提出古代四大名著中的典型问题,小组成员抢答,并采用积分制记录竞赛结果,活动结束时,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可获得某样小奖品或奖状。类似游戏的形式可使学生沉浸其中,自觉了解传统文化,以高涨的热情完成学习,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除知识问答外,教师还可举办读书比赛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某本书籍、某几篇文章并获得深刻理解的学生可获得“读书小能手”称号,授予奖章;或对游戏形式进行更为复杂的创新,但需注意要始终以教学为目的,开展传统文化渗透,不能过于注重游戏本身,本末倒置。
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根基与起源,不应受到轻视,更不能被遗弃,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手法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浸润学生心灵,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