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金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诗词阅读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增强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小学生年龄偏小,在理解脱离现实生活的古诗词时不可避免地有一定难度,因而教师可发挥学生感官作用引入看图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所学诗词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深刻印象。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教师可结合历史故事或其他古诗,想象李白对汪伦的友情以及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调动以双手为主的感官则需教师筛选出能发挥双手作用的诗词,以《江南》诗词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拿着动手制作的小道具鱼让其在荷塘中畅游,深入体会诗词含义。调动以眼睛为主的感官则可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诗词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抽象语言描述转换至连贯性较强的情景画面当中,拉近与所学古诗词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教材中收录的诗词均配有插图,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重视,以至于学生没有看懂插图内容,因而教师可改进看图方式,以《寻隐者不遇》一课为例,教师则充分运用插图指导学生从整体—具体和先上后下的观察方式,深化对所学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贴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对古诗词教学而言,同样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尤其古诗词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学生无法体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欣赏和感悟古诗词时,可紧贴学生实际生活拉近与知识间的距离,深刻体会作者传递的思想情感。小学生年龄偏小,其思维以表象想象为主,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作者刻画的情景和动作。
以《江雪》一课为例,教师可紧贴学生现实生活,让其想象渔翁在天寒地冻的大雪天出门钓鱼的情境,借此感悟渔翁与作者特别的心境,全面调动学生阅读诗词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时应调动其想象,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对古诗词欣赏浮于表面的物体。古诗词是活跃在纸上的文字,虽然透过文字能了解作者描述的故事与情境,但感悟的内容也极其有限,因而需要调动想象力强化对诗词的理解。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传授朗读技巧,以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小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多和教师忽略为学生传授朗读技巧有关,因而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朗读技巧分为节奏、语气、重音、停顿等,虽然教师无须为学生一一传授上述技巧,但可根据诗词句式为学生渗透常用的朗读技巧。
以《早发白帝城》为例,在朗读时就需重点读出“朝辞”与“一日”,体现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与行船之快意。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增强了阅读能力,更为深刻理解诗词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时应结合学情适当延伸比较,因为小学生对诗词感悟极其有限,通过延伸方式能增加学生古诗词阅读量的同时强化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后续综合学习活动中崭露头角,尤其在写作中能改变传统无话可写的状态,全面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首先是课内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比较相同诗题诗词,例如将白居易的《忆江南》组诗放置一起展开比较,分析每首诗词的内容及其特征。也可将李白的送别诗放在一起比较,如《赠汪伦》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词主题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其次是课外延伸。课外延伸和课内延伸相比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各种发现展开延伸,更可以围绕在课堂中所学诗词进行延伸比较。以《渔歌子》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首诗词前后补充《桃花溪》《山中问答》《渔父词》等诗词,开阔学生视野,树立系统性文化感悟。除了课内外延伸,还须指引学生体会诗词特有的韵律。小学生受年龄、认知等因素影响,无法站在全局角度丰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借助音乐节奏划分诗文内容。部分教师在讲解诗词时运用现代汉语语音方式让学生聆听古人平仄诵读,其中现代汉语中的一声与二声、三声与四声分别对应平声和仄声,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做到平长仄短。以《江雪》一课为例,根据“二一二”句式节奏划分诗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强化学生探究诗词欲望。
总之,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诗词作为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应重视培养学生诗词阅读能力,便于学生站在全局角度理解诗词内涵和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