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非常精美的插图,而这些插图能够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更偏向于形象思维,而且具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所以在针对课文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一方面是为了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文本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当前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形象思维,所以针对抽象的文字,并不具备较强的感知程度,但是文本中的插图显然不同,和文字描述之间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呈现方式,不但形象,而且直观。通过这些插图,学生可以快速领悟其中的内涵。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插图资源,而且需要把握恰当的运用时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例如,在《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中,针对丹顶鹤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外形描述,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这一稀有动物,而且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就此架构形象化的感知,充分体会到作者的精准描写以及形象刻画呢?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文本插图,并辅助文本中与此相对应的文字,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这样就能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知,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插图展开复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和生活密切关联,而在生活中只有爱观察、能够认真观察的学生,才能够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可见,观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针对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特别是针对文本插图的观察,可以以此作为有效举措。
例如,《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非常简单同时又具有优美语言的古代童谣,能够向读者展现一幅优美的郊外风景,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顺序,对文本插图展开仔细观察,而且将所呈现的景物和童谣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关联,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谣所展现的优美景致。
师:这幅插图上有哪些人物?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
师:最远处是不是有几座亭子?亭子是什么样子呢?有几座呢?大家可以再往近一点的地方看一下,究竟画了些什么呢?
生:有很多盛开的鲜花。
师:是的,在几束鲜花的点缀下村庄更加优美,那么在这首童谣中,哪一句是描写图中的花的?
师:大家再来看近一点的地方,你们能看到什么?这又是什么地方?可以猜一猜图画中所展现的优美景色究竟是什么季节吗?
以上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完成了整幅图的细致观察,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认真的观察习惯,也有助于锻炼并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能够自主表达和交流,这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训练。为了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口语交流,首先应当为学生提供交流主题,文本插图就是最佳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插图谈一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或者图片带给自己的启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花瓣飘香》时,首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文本插图,并结合插图的内容展开探讨,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感想。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把握插图中所展现的内容,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插图中的这个小女孩不应当偷偷的摘下花瓣,这是一个非常不文明的行为,不能向她学。”也有同学认为:“虽然这一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地否定,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应当先分析她摘花的原因,然后再判定这一行为是否正确。”针对文本插图而展开的探讨,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对于一名优秀的老师来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不能只关注其智力发展,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也不能只关注当前的发展,而应当立足于未来以及长远发展,这样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通过赏识教育对他们形成积极影响。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插图,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而且作用不可小觑。
例如,《雪孩子》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童话,而且极具意境和童趣,既能够浸润学生心灵,也有助于陶冶情操,在这篇课文中没有注音,所以依托于插图而展开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开始阅读课文之前,可先带领学生数一数在这篇课文中一共辅助了多少幅插图,并分别说一说每幅插图上画了哪些内容?然后就是逐一呈现这些插图,通过设疑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看到他们眼中所含的点点泪花,我就知道他们已经被深深打动,和雪孩子之间依依不舍,他们内心已经根植善良的种子,相信他们一定会主动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友爱之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够以此为基础开发和学情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资源,小学生大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形象思维,借助插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及阅读兴趣,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文本插图,就此架构稳定且灵活的教学机制,在文本插图的辅助下促进学生自主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