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20-11-25 17:08
名师在线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具教学活动意识

祁 彦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中心小学,江苏徐州 221233)

引 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补充性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和听课观察发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展开分析。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一)小组的组建缺乏科学性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认为“合坐”等同于“合作”,将前后桌相邻的几位学生分为一组,这导致组内学生分配不均,可能会出现一组内学优生较多或学困生较多的情况,导致学生发展受限[1]。以“元、角、分”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一名教师利用“马蹄型”的方式让六名学生围在一起。在讨论时,学优生一组争论得“面红耳赤”;学困生一组沉默不语,趴在桌子上听其他小组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纪律混乱。在这样的小组总结中,组员之间的分工往往一成不变。进行数学操作的,永远是固定的几位学生,展示操作成果的也是固定的几位学生,一些学生作为旁观者,无法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久而久之,导致其数学学习水平不升反降。

(二)学具教具准备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教材和说教的限制,积极地立足教学所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2]。一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会结合教学所需,以小组形式为学生发放学具、教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在发放学具时,往往会出现学具不足的情况。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一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先为各小组分发了三种不同直径的圆形纸片。由于准备不足,等发到最后时,教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没有学具。为了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该教师直接将这两组学生打乱安置到其他小组中。在长期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养成了默契,突然插入一名新组员,会显得尴尬,而且被插入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在新的小组中的分工,此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组员对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这一集体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相应的任务驱使下,与小组成员积极互动、讨论,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负责具体的任务。但事与愿违,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无法全员参与。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小组成员不了解合作学习的要求,不知道自己要在小组中做些什么。以“做个百数表”教学为例,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了行数和列数,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同桌两人一组,用我刚才发放的数学小棒,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这个数。小组中的两人一人拿一根小棒,在百数表上操作”。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学生各自拿着小棒,或找出该数所在的列,或找出该数所在的行,无法合作从行和列中找出教师指定的数,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此外,一些学生听到要求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但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学生讨论的内容与教师的要求无关。

上述问题限制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这需要教师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追本溯源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对小学合作学习目标的理解不透彻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教学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多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透彻。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学习主体性,并在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中获得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发展。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在班级中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地转移到小组中,仍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被动接受数学知识。教师期望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能积极讨论不理解的内容,进而在互帮互助中取得好成绩,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细细研读小组合作学习,建立正确认知,围绕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

(二)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较为薄弱

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其自身意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自我发展水平。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然无法有效地投入小组活动中,只能在小组合作中作壁上观,成为旁观者。当前小学生存在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呵护下,自我意识较强,希望别人为自己服务,而自己却不愿意为他人服务,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其他学生讨论时,抱着胳膊独自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一些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见解后,由于他人不同意,便感到生气,直接退出小组活动。面对小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薄弱这一现实,教师和家长要实现家校合作,采取多样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目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组的组建缺乏科学性、学具教具准备不足、组员对合作学习要求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不仅限制着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难以实现,还限制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从合作学习目标定位、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等方面入手,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学具教学活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