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 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20-11-25 17:08李丽娟
名师在线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意识

李丽娟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官路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15)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施教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其数学思想的成长,培养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1]。

一、结合生活,彰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接轨意识,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师的科学引导,以及让学生与生活中的数学进行零距离接触,势必能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的探究需求。

例如,在讲授“比例尺”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做出具体规划设计:在本子上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操作任务。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画出一条5米长的线段,这个小本子能够放下吗?学生自然给出否定的答案。为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认知,教师出示班级平面图和学校教学楼平面图,并进行提问:“班级这么大,学校教学楼就更大了,你知道是怎样把它们画出来的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本子上画5米长的线段,从学生的思维障碍点上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观察地图,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就对比例尺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运用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还应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提炼成“问题”,并传授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2]。

同样在“比例尺”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之后,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些大的事物、地方可以画在图纸上,那小的东西呢?如自然课本上的一些细胞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教师很惊喜。该生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观察和联系,把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联系了起来。教师更应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让知识综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与应用,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你认为买房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购买房子,你如何替父母设计购房方案?”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立刻展开讨论。有学生说要考虑房价、地段、面积、付款方式等实际问题,也有学生提到房贷利息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原来单薄、单一的问题意识一下子丰满起来,并意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并不像课本上那么简单明了,从而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搭建平台,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已经具有足够的数学知识,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他们每天都进行大量的练习,但缺乏有效的数学思考。而多样化的练习,既能沟通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又能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其数学敏感性,促进其学科能力的成长[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搭建平台,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首先,练习设计挑战性。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仅是指有难度的练习,更是指知识分析综合方面的挑战。以往的练习呈现方式要么是一题一答式,要么是面向学优生的高难度题,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设计有挑战性的练习,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六年级毕业前复习时,在“数的整除”这块知识里,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猜一猜,老师的QQ号码是多少?”号码从首位起依次满足:第一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个数字是最小两个质数的和;第三个数字和第九个数字是最大一位数与最小奇数的差;第四个数字和第七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第五个数字是最小的奇数;第六个数字和第八个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学生拿到问题后,纷纷投入练习,并不时欢呼“又写出一个数字了”。当所有的学生都准确念出答案的时候,笔者发现他们的那种挑战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其次,练习设计拓展性。生活并不是由一道道数学题堆砌而成的。所以在练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在很多数学练习中,习题都充分地给出了需要的所有条件,在无形中就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一旦遇到不明确的信息,学生便会出现思维瓶颈。例如,“小米家距离学校300米,小刘家离学校500米。问小米家离小刘家多少米?”因为方向的不同,这道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和答案。像这样有多种可能性的问题,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展示生活的问题原型,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练习设计推理性。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并没有拿出笔和纸的计算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口算,甚至是心算的能力。当学生在不断重复计算45×75、29×47等练习时,另外一些国家的学生却不断地在想着类似这样的问题“根据15×15=225的结果,你能推算出15×14等于多少吗?14×16呢?”“不计算,你能知道以下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吗?35×35,34×36,45×45,46×46。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表述它吗?你能证明它吗?”同样的计算,不同的学习方式,其获得的价值迥然不同。

四、体验实践,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教师要从学生数学学习诉求出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活,展开丰富多彩的数学训练活动,以快速强化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生活认知实际接轨,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当学生有了知识储备之后,迫切需要体验知识的神奇和魅力,而课外实践活动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应多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度量衡单位换算等概念的理解,也锻炼了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结 语

“数学乃解开一切科学难题之钥匙。”因此,数学不能掉进分数的陷阱。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我们要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意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