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江苏苏州 215128)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具有更强的体验性和理解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理论相关知识,还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精神融入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能否积极向上并取得进步的关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演绎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角色扮演游戏,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中来获得体验,引导学生从其他身份或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1]。
例如,在教学“人生态度和理想”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书本知识搜集若干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之后,设计演绎剧本,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首先,以身体健康为主题来设计贴合初中生日常生活状态的情节:同学A 因为不按时吃饭和熬夜玩电子游戏,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而生病,在医院就诊,刚好遇见长期吃垃圾食品引发胃病的同学B。通过两人的对话,以及医生、父母的劝诫,可以让演绎和观看的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其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每年频发的新闻,以及精神病患者生活与治疗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心理不健康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关心理健康主题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体验活动中,强化认知体验,调动真情实感。通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初中生对健康生活态度的认可,更能强化他们的健康生活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合作学习形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师生配合创作剧本,还是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演绎,都离不开相互合作。所以,要想进一步加强学生活动体验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使合作形式多元化,并完善小组辩论、小组问卷。通过组员对话交流、组别间比赛演绎、集体观察打分、组员代表发言、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师在组织体验活动时,更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要对合作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创新[2]。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中的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展开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身边有怎样的朋友,自己也会成为相似的人”。针对这种人际交流的同化现象让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位朋友对你有很深刻的影响?”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组员分别陈述心目中对自己最有影响的朋友。通过每位学生的讲述,也可以加强其他学生的择友观和正能量精神,并且在讲述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强化每一位学生的体验感。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友谊故事点评总结,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为本次讲述故事的主人公朋友送一份特别的礼物。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体验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奉献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教材理论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调研,根据学生整体平均状况,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情境。除了依托书本知识的大方向,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和体验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活动体验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改善教学情境,如道德和法治相关故事的生动讲述,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音频、视频形式的素材内容,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可以情景再现,加深学生内心的感受[3]。
例如,在教学“享受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下载歌曲《童年》,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跟着唱,使学生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童年的记忆里,你的学习是开心轻松的还是苦闷难过的?”有学生回答学习是轻松的,并讲述学习带来的乐趣,但也有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艰难苦闷的事。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童年学习分析两种答案,并鼓励学生正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享受学习带来的收获。课堂最后,教师可以再次为学生播放轻松愉悦的歌曲,为学生解压,帮助学生重塑对学习的态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有其独特性。教师除了讲解书本知识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之外,还应该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在社会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通过举办各种奉献爱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再现活动,设计贴切实际生活的剧本,让同学A 扮演过马路不慎摔倒的老奶奶,让其他同学分别扮演路人甲、路人乙等,每一位路过的行人表现不一,有的匆忙走开,有的旁观,有的则在旁边打电话喊人,也有的走过去扶起老奶奶。经过几轮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给出几个不同的观点:(1)视而不见,忙自己的事;(2)旁观不作为,避免被讹诈;(3)立刻去扶老人,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4)打电话求助,让其他人来救;(5)在确保周围有监控装置和目击证人的前提下,再去扶老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认同的观点展开阐述。最后,教师对学生不同答案观点的说明进行评价,对选择立刻去扶老人观点的同学进行表扬,再对持其他观点的同学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让学生懂得关爱意识、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应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所以,无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合理化整合教学资源,增设各种演绎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进一步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