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形成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地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推陈出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金融科技的巨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转型,在服务模式上与互联网深度契合,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模式,以期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有竞争优势。
首先,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业务逐渐呈现“去中介化”,即“脱媒”现象。 借贷双方绕过商业银行直接进行资金融通,大大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在其他互联网借贷平台兴起的加持下,如阿里小贷不归入金融机构,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因此可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非常适合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这些资金需求者都投奔手续简单、便捷高效的互联网企业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则发生大量的流失。
通过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科技金融公司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信息,从而建立自己的信用数据库,无形中削弱了银行的信用职能。 金融科技公司的这一长处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大有所为,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学习和分析神经网络对客户进行客户画像,从而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有的智能系统还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自动决策,减少了人工这一步,大大提升了服务的效率。 如蚂蚁金服旗下的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芝麻信用可通过云计算技术客观呈现客户个人的信用状况,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如信用卡、融资租赁等场景中已经运用得非常广。
在传统银行业整体蛋糕缩小的情况下,银行同业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会加剧。 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品类型大多趋同,哪怕某一家商业银行设计出新的特色产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下,各家商业银行模仿的雷同产品便会层出不穷。 在实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同质化无疑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为吸引优质客户,商业银行通过减少存贷利差即升高存款利息、降低贷款利息来争取市场份额。更有一些商业银行为追求规模效应承受着大量融资负债,高成本而低收入,不良资产比例太大,从而在非常大的流动性风险下最终面临倒闭。 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商业银行之间会形成恶性竞争,不仅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受损,对整个银行体系甚至金融体系也是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银行客户服务无疑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如果客户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客户服务。 被动服务虽然也能有效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但是却具有被动性、服务范围狭窄以及缺乏增值服务的缺点。 而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让客户体验到从未想过的服务,如扫码支付、花呗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正是在金融科技公司的主动服务思维下诞生的,在此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更应该转变服务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机遇。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额度低、抵押物不足、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营销,确实是非常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策略。 主动的银行客户服务意味着银行不但要解决客户关于产品的种种疑难问题,还要主动与客户联络,提供与客户所购产品相关的服务,促使客户再度上门。 主动服务更意味着客户经理不仅要不断完善对客户已有需求的服务质量,更要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的潜在需求创造服务。 主动服务的思维是通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从而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金融科技在对传统银行形成巨大打击的同时也成为传统银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创造需求的利器,通过创新技术赋能,商业银行具备了加大资源投入、驱动创新的动力与技术基础,从而进一步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延伸了金融服务的深度。 商业银行拥有大量客户资源与资本积累,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人才、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所以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何加强创新意识、设计满足更多不同客户的产品、打造自身在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是商业银行发展所必须要思考的。 首先,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对于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视度不够,导致金融产品创新人才得不到重视,大多从业人员的产品创新专业水平不够,为解决人才缺失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专门的产品研发部门,配备先进的研发设备,提高员工对于产品创新的意识并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 其次,当前各家银行的产品有很大的同质性,而突破同质性、寻找差异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客户进行细分,对用户场景进行细分,从不同的客户层次和场景应用中找到该银行的优势,并深度挖掘该方面的客户需求,将产品做精做细,产品服务内容动态化,以增强客户黏性。
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增多,其中以网上转账、理财产品和互联网小额贷款居多。 但互联网的金融监管并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粗放的管理方式无疑留下风险隐患。 在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合作机构资质、加强对合作机构的持续性管理。 在信用体系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违约企业和个人可以采取惩戒措施,通过诉讼和加强追偿力度等手段落实银行自身债权,对于信守承诺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采取守信增益机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守信能力,减少经营风险的产生。
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被削弱,表现为市场份额的下降和信贷功能的弱化。 在此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转型是大势所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传统企业应该在服务思维、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在转换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平衡积极创新和继承传统,大胆探索但要坚持底线,大胆创新思维但要遵守法规,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服务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