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青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100)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有着较强的启蒙性,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不断地展现课程优势,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夯实文化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素质教育的实际推动下,人们更加倡导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通常情况下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和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相契合的能力和品格,其主要包含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三个方面,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主要方向[1]。
在培养文化基础这一方面上,教师应让学生形成人文底蕴,不断地加强其对知识的运用、理解和学习的能力,使其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得以形成;而在自主发展这一方面,学生应不断地强化学习意识,并具备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实现对于自我的评估、调整和控制,推动自我发展;而在社会参与这一方面上,教师应使学生承担起既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在遇到挑战和问题时也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时,教师应注重三个层面的原则。首先,秉持科学性的原则。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追求以生为本,掌握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遵循教学规律,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秉持时代性的原则。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掌握经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育观念和理念上进行创新,保障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有着时代化的特征。最后,秉持民族性的特征。在提升学生主体作用时,教师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我国的精神和文化进行更好的理解和传扬,使学生能够具备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心。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教材内容,抓住文本的核心,并结合学生当前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明晰教学职责,使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和学生密切接触的角色,应积极展现自己的标杆和榜样作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应产生正面影响,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及法律观念得到不断的增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到社会中去观察交通情况,并明确一些交通规则,以便在课堂上展现;而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展现课前任务达成的效果,如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情境进行表演,也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让学生进行分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懂得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使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了解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危害和危险。
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收获得更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在的特点,采取情境创设这一方式,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创新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真正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我很诚实”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叙述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懂得诚实的可贵,进而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故事——《狼来了》,通过故事来让学生明确诚实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相关设备对一些音乐和图片进行播放,也可以引入一些故事插图来配合故事内容的讲述,让故事的呈现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只讲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自己原本的一些不诚实、撒谎现象进行反思,使学生形成诚实的品质,促使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完善。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和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促使其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生成。
例如,在讲解“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教师就可以密切地结合生活,为学生讲述一些真实的法律案件,这些法律案件可以从未成年人入手,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而在案件的分析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法庭进行模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核心素养中的内容真正地落到实处。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当前的生活是更加健康的。在现阶段,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等诸多方面。所以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使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更好的落实。
例如,在讲解和“环境”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不断地为学生展现一些为了经济破坏生态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之后,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结合现阶段的生活来对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使学生懂得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地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结合社会热点,如前一段时间上海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让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探讨,不断地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其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生成。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身为小学教师,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不断地在实践中累积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夯实基础教学,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