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嘉炜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预设是人类针对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做的计划性设计与安排。所谓的预设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思、策划。预设是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提出的一种设想,其对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程序。在体育教学中,“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预设性进行系统化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想。同时,预设还具有程序性、控制性、封闭性的特点。
教育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人类活动。预设性的思维活动贯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预设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特性之一。预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开展高校、精彩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预设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同时还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之中。教师只有对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过程、环境、评价进行精确而有效的预设,才能保证精彩课堂的生成。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预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成就是创生、生长、和建构。在体育教学中,生成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运动技能如何掌握、体育目标如何达成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交流等,具有即时性、随机性、动态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过程,是教师带着预先设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但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一切都是生成的,有的生成可能符合老师的预设,也有些生成可能超出老师的预设。因此常常可以将生成分为预设性的、非预设性的生成。无论是预设性还是非预设性,两者都共同体现与体育课堂中。
体育课程强调体育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只有不拘泥于预设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如果课堂之中没有预设,就不会存在生动的课堂,在体育课堂中也不会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课堂之中,片面追求生成产生的效果,反而也会干扰预设的课程目标的实现,阻碍了课堂的效率,降低了学生积极性。
因此,预设与生成对于体育教育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既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动态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而生成与预设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贯穿体育教学始终,对于体育教学把控、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把握体育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才能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活力与魅力。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这四个基本的范畴。下面就从这四个角度简述预设与生成为何是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
余文森认为:“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课堂是动态的,又是基于静态教材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体育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划,又要重视预设在体育课程中的导向作用。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导向,发挥预设的前瞻性作用,又推动生成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照着教材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内容的核心地位。在教材之外,需要体育教师尽可能的投入,做出精心的预设,提升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而再对教材做深度的研究和多层次开发,最终生成丰富而又饱满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基于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技能是最好的。”目前,体育教学很难以一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因而需要变化的看待,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研究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体育教师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开发自身的体育技能,挖掘自身的体育潜力。体育教学过程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通过预设,激发学生对于单项运动的爱好,并在生成过程中,对此项运动进行深度发展,这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提升学习质量与速度。以体育教师方式为手段,在研究中促进体育课堂的进步。
体育教学评价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具有极大的总结作用,相对于预设,教学评价是对生成情况的标准化总结。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同时也要兼具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既重视学生静态的评价结果,也要动态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进步。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的年级,也要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体系。预设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的框架、依据,是确保体育课程良好开展的保障。而评价不只是对完成结果的判断,它也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预设、生成效果的阶段性评定并为再预设、再生成提供依据。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体育学习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不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今,国家对于体育教学愈发重视,在有限的课堂之中,尽可能提升学生的锻炼效果也变得更加迫切。运用体育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融合策略,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选择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路径。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学习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力。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地调控预设方法,更换不同的预设场地,提升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参与感,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长。
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努力帮助所有学生参与、融入课堂,充分拉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育课堂不只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参与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体育课堂也不仅仅只是传授运动技能,让学生在锻炼身体之余得到情感和价值感的升华也非常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设置学习小组长,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也需要学生有着自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共同获得成长。在课堂之中,可以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在群体中的价值,让身体素质好、技能掌握好的学生带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互帮互助,进而提高班级整体体育水平,也能使后续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功效。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从低强度训练着手,从小坡度、慢步跑开始。对于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组织进行小组对抗赛。在预设与生成深度融合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调控、互相合作、互相提高,进而形成合作互赢、团结友爱的体育课堂氛围。
体育课堂离不开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的支撑。体育教师需要创新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场地、设施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庞大,人均场地设施存在明显缺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有限的场地,发挥最大的效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场地的特性,做出不同教学预设,变换教学方式,生成尽可能好的效果。让篮球场不再只是篮球爱好者的天堂,让足球场也能成为更多学生挥洒汗水的地方。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让课堂因场地布局深度融合而妙趣横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被引入体育课堂,在体育课堂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运用科技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可穿戴设备,对于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空间环节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心率、呼吸、消耗的热量,实时反馈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量,对于后续预设目标的修改也更具参照价值。利用科技助力也是未来体育课堂的一个新方向,即时反馈、数据量化,对于未来体育教师的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这样既可以使得体育课堂中的预设更加精确化,也会让生成更加长效化。
新时代,体育课堂不止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对于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预设与生成的作用也被人们逐渐认识,预设和生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于体育教学实现体育学科价值和育人追求具有极大的意义。为避免“预设过度”和“生成过度”,需要辨证地理解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预设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并以生成为导向进而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策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力;提倡快乐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发挥场地的功效;发挥科技在体育课堂之中的作用。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充分认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进预设与生成的新策略,必将对体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