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中的角色

2020-11-25 15:09
现代英语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章能力课堂

朱 鑫

一、 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CT)列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旨在培养能够理性地接受外部信息,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主动承担责任的学生。 近年来,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国内成了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决定的。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学生更倾向于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很难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所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应试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很难形成具有思辨性和创造性分析技能的人。 思辨能力作为一个辩证的思维过程,是可以通过课堂的培养来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文章将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为例,论述教师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角色。

二、 Critical Thinking 理论

(一)CT 的定义

目前,对于CT 国内外的研究没有统一的界定。CT 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通过“诘问式”方法来帮助人们洞察内心的看法,让人们学会独立思考,评估自己的思维过程。 苏格拉底方法通过质疑和提问,指出对方论述中的矛盾或者缺乏理性的地方,这为CT 提供了最初的模型(武宏志,2011)。 随后有众多学者对CT 的思想进行了传承和实践。 最早提出CT 定义的是美国哲学家Dewey(1910),他称之为“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 他认为对于任何一种知识形式所依赖生存的理论基础和可能所得的结论,人们都应当具备批判精神,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 对于任何一个观点,不应只是了解和接收,他会进行积极地思考,去探究这个观点有什么支撑、这样的支撑是否合理。 他认为反思性思维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反思的能力。 Dewey 的反思性思维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教人学会独立思考。 20 世纪30 年代以来美国众多学校把CT 纳入教育目标之一,到了80 年代CT 则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在教育上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同。

90 年代以Facione 为代表的专家发表了一份名为《CT: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The Del Phi Report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的报告。 报告对CT 的定义达成了一个可行的共识:“CT 是有目的的,通过自我校准的思维判断。 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Facione 认为CT 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 CT 学习不仅仅是纯粹的技巧和策略的训练,也是激发个体有意识地去思考、去质疑和批判某些学习过程或者观点。

随着对CT 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更加精细化的概念。 该领域公认的权威理查德·保罗提出CT 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 是把通过观察、实验、反省、推理或者交流产生的信息进行积极、熟练的解读、分析与评估的过程。 费舍尔和斯克里芬认为CT 是对观察、交流、信息、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阐释和评价(武宏志,2004)。 文秋芳(2009)则结合了之前学者的理论,提出了CT 层级理论模型。 该模型包含元思维能力(对自我的思维进行检查,调整和评估的技能)和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层面。 这表明了CT 既要个体体现主观能动性,又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必备的情感特质。 在我国很多学者对CT 进行了翻译,比如武志宏的“批判性思维”,文章将采用文秋芳教授的翻译“思辨能力”。

(二)当代社会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对四六级等技能证书的需要,绝大多数的课堂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知识的记忆,而忽视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思辨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思辨能力,是一种反思性能力,通过推理、归纳等方法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更多的想象力空间,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 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以阅读为例,学生习惯于应付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而不会去针对文章的架构、作者的写作目的等进行反思,所以对于文章更深入的研究或者鉴赏能力是非常缺乏的。 因此,学生首先需要拥有思辨能力,对于所接收的知识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认知,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或者新的结论。

2. 思辨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的便利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很多大学生被纷繁杂乱的信息淹没后会不知所措。 信息的过度充斥一方面会消耗学生的精力,让他们不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需要的信息上;另一方面无法分辨信息可能会导致被诱导、欺骗,带来未知的灾难后果。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学会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利用思辨能力对各种命题进行审查和检验。 这是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

3. 思辨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更青睐那些具有丰富知识和思辨能力的人。 除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他们需要具备更高的英语水平能力,比如,听懂英文讲座、参加国际会议、撰写相关英文文章等。 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拥有自我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企业需要那些具备思辨能力的人来有效处理信息,与人沟通和应付新情况。因此,思辨能力对学生未来走上社会获得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角色要求

从上文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 而在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中,如何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成了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一个意在培养思辨能力的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影响的。 在自由、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师应当成为参与者、协作者。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给学生营造出信任、理解和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思考。 教师也应当成为监控者、启发者,通过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给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机会,这就是培养思辨能力的过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颠覆,打破了以往的教师权威和知识的刻板印象,重新塑造了一种课堂模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敢于质疑的批判勇气。

(二)具备思辨能力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国内,虽然思辨能力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于思辨能力培养相关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和评估并不完善,这有待于教育工作者们持续地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来更好地开展思辨能力的培养。 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思辨能力,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楷模。 因为一个教师的思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思辨能力培养的效果。 教师应对自己的思辨能力进行合理评价,并在学校帮助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次培养。

(三)在课堂中设计激发思辨能力的活动

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具有思辨性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有直接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安排时应引入能够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的活动。 一是提出有思辨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具有争议性的或者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得出自己的判断。 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之后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总结。 二是分小组进行辩论。 学生之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英语水平或者性格等进行分组。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或者网上的有辩论性的新闻资源供学生辩论。 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论据,形成自己的观点,也锻炼了他们的相互合作能力。 三是有效结合思辨性阅读和写作。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积极地探究、思考,有意识地对输入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储备,那么写作就是一个将思辨性阅读效果付诸实践的过程。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单词、句法输入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辩证性思考和语言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刘甜和杨林,2011)

四、 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践

文章将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尝试展现教师在思辨能力培养中的角色作用。 本次课堂设计采用《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教材中的一篇文章The Pickle Jar。 课堂设计的参与对象是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

(一)课前预习阶段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家庭关系。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在正式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对该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课前先布置了一些阅读文章和观看视频的任务和思考题目。 课前布置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材料进行相关话题的思考,不会在课堂上因为英语基础差或者对话题不够了解,而没法展开分析和讨论。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上课效率。 教师在选择文章和视频时需贴合本单元的主题,并且不要太枯燥无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家庭亲子关系,并且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阶段

在课堂开始,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课前的两道思考问题。 教师应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除了倾听,还可以对学生的叙述进一步提问。 在课文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比如本单元文章提到的美国的各种货币单位,还有美国的教育制度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拓展跨文化相关知识。 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就中美在这些问题上的差异来提问学生,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文章进行词汇、句法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比如文中讲到那些铜币和银币“glinted like a pirate’s treasure”, 这里的glint 由后面的明喻可以推断出是“闪光”的意思。 这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这个单词,熟悉它的用法,也提高了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结构分析也非常重要,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句等。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列出文章的提纲,找出文章的主题。 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与其他人的意见相左,也会更加认真地去倾听别人的分析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入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问题:①Is it important for a child to be better than his parents? ②Is it advisable to spend money on education rather than food? ③What features do you consider most important and least important for your future child? 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到全班面前展示讨论结果。 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让学生形成更鲜明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走进每个小组,听取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在每个小组呈现完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做出总结,评价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引导学生做出反思。 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问题分析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加强思辨能力。

(三)课后阶段

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就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为题来写一篇文章。 通过这篇作文,学生既可以把本单元课文学到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选取有价值的观点来订立提纲,也可以在这样的任务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学到的语言点进行输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论证。 在作文写好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批改,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对作文进行讲解和反馈。

五、 结语

全球经济和文化的高速融合和发展使得对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大学英语课堂不应只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也应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个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批判性能力,做好示范作用。 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持续的努力。

猜你喜欢
文章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