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思考

2020-11-25 12:40:42翟雪梅
北方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企业债券债券市场评级

翟雪梅

(南京审计大学,南京210000)

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企业的融资手段中债券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企业的信用风险不断上升。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调整,在这种大背景下,能否让企业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成为一大难题。在经济转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虽然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但要符合本国国情,出现各种难题也在所难免,市场因素不容易控制,但内部因素可以尽量控制,比如企业债券的发展尽量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的危险,特别是信用风险等这些走岔路的情况。

一、企业债券的简介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类似于银行贷款,但是比银行贷款灵活,可以在市场中流通转让,这一点又和股票相似。

我国早期的证券交易多在交易所进行,交易所多为股票,而债券占很小的份额,但这也是早有的债券市场,这是债券发展的萌芽起源。八九十年代债券市场制度相当欠缺,企业对此信任度并不是很高,绝大多企业都不会选择购买债券,就算购买债券也多是国债。而大部分国债都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将全国银行、国债、证券交易机构等金融机构连接在一起的重要市场,所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经济大力发展,企业也不断增多,企业债券也慢慢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动力

(一)在融资方面具有优势

发行股票和债券均是企业融资的手段,虽然企业绝大多数会选择发行股票,但债券亦有它的优势:首先,成本计算时债券与股票计算方式不一致使各自的成本结果不同。根据会计方法,债券在发行时除本金以外的费用均计入到成本中,而股票则计入到投资收益里,这样的话债券融资就可以减低税金,对于负债较高的企业来说可以减轻部分税务压力。再者,企业债券融资能够更好地推进财务杠杆发挥作用,与银行较高的贷款利率相比,一些企业会利用财务杠杆这一原理,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发行债券,以便获得长期资金。最后,债券融资不像股权融资,股权融资会造成股东权利的流失与分散,股权拥有的越多,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就会慢慢凸显出来,甚至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一般上市公司收购合并都会采取收购股权的方式。股东都不希望手中的股权被稀释分解,但又想获得资金来源,此时企业债券恰恰是最好的选择,债权人按照规定只有到期获得本金利息,而不会对股东权利产生威胁。

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对于未上市的小企业,想要融资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这是企业债券不能超越的一点,当然,企业债券也有自己的长处:一是流动性比较好。企业债券发行后可以转让,手续简单,而银行贷款多为定期贷款,灵活性差,并且银行贷款不能转让。二是利率比较,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贷款业务,所以其贷款利率相对来说都会高一些,对于资金负担重一些的企业来说,债券的融资成本必将比银行贷款合理更多。三是债券价格水平能够反应出一定的信息。企业债券的价格反映出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市场可以通过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让各个企业用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及时得到所需的社会资源。

(二)优化资本市场的各项配置

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由于早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虽然现在经济体制正在改革,但仍处于缓滞状态,而企业债券的发展可以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竞争力,打破现有僵局,使金融资源更加合理、更加及时地流向更有运作效率的企业,这样可以不断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同时,可以促进企业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三)在协调证券市场的发展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的债市发展比股市缓慢,而股票与债券不能均衡发展,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构并不平衡,就如同腿不一样长的人既走不快也走不远一般,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了协调好证券市场的发展,弥补不足,此刻也更有必要发展好企业债券,以便为经济实体更好的服务。

三、企业债券市场的现存状况

在发展平衡的证券市场中,债券融资额应当比股票融资额高出好几倍,而国内企业债券市场却明显反应出债券发展的缓慢与滞后。新世纪初始时期,我国股票发行金额是债券发行金额的14 倍,债券发行的主体更是少之又少,只有股票发行主体的极小一部分,而像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比如美国,债券发行金额是股票发行金额的6 倍,这些已经表明我国债市的发展已经在拖后腿,债市的发展必须要提上日程。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在不断扩张,债券融资的金额与股票融资的金额的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

在21 世纪初期,我国债券市场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其发行规模、品种和交易方式都呈现出较大的进步。第一,企业债券发行量渐渐增加。在新世纪的数十年间,企业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数分别达到了516 期和12,941.28 亿元,与初期发行期数76期和规模1,804 亿元相比,有了巨大增长,分别增长了5 倍至6 倍之多。第二,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规模限制降低。早些时候只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才会选择发行债券,小企业遇到资金运转不过来时债券就相当棘手,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债券的好处,企业债券的发行量也在逐步增大。第三,选择多样化,不光是债券的品种在增加,债券的利率也越来越灵活。早期债券品种只有3 年、10 年期等,现在又多出了不同期限的债券,让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第四,用来担保企业债券的选择变宽。由资金担保逐渐演化出实物或者债务类担保。第五,中介市场化监督加强。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之前,信用评级机构这些专业性机构的强大功能便显现出来,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是最重要的情报,信息在现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十一五期间,我国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不断发挥着其独立监督的专业性职能。

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短板及对策

(一)企业债市受到管理体制的严格限制

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多为计划经济,虽然一直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到21 世纪时,仍然可见政府管理的影子。中国的债券市场在初始发行时便采用计划规模管理,即使是在当下,我国的债券市场依旧带有浓浓的政府管制色彩,不过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债券市场框架。不能否认的是,审批式的监督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企业想要发行债券必须要提交上市申请,政府机关重重,手续办理冗杂,政府对发债企业限制诸多,致使债券市场的管理颇为混杂,大部分企业对此望而却步,主动性下降,转为发行股票或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政府在监管债券市场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管制过于严厉、死板,阻碍了我国债券市场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第一,调整管理方法,最好取消现在的管理模式,逐渐将债券市场化,加大发行额度。第二,企业募集资金的应用目的受到政府的多方限制,可以放宽要求,应用于出投资项目以外的其他合理需求。第三,企业债券发行过程麻烦冗杂,造成多头管理,可以直接将审批权力交给一个机构进行,提高效率。同时审批的时候应该优先审批有需要的企业,更好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二)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不健全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是众多融资手段中颇为滞后的一种,因此其信用风险评级也相当不健全,与外国的评级制度相比存在巨大差异。政府管理市场并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就如对企业债券限制颇多,发行主体资格限制多,发行审批限制多,使得债市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国内的信用风险评级机构众多,竞争激烈,甚至会向企业妥协以便争取到业务,这样评级必然不会客观公正。信用评级不可能独立建立,必将有一个依托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发展评级制度,如果债市发展跟不上则会使得两者相互阻碍,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恶性循环。

信用评级是对企业信用进行一个衡量,其真实有效反应了发行债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信息,使得市场中的欺诈行为减少,投资者更加放心投资,更好地了解被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偿债能力以及风险程度。这样,投资者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情况进行债券投资决策。同时,信用评级也使发行债券的企业降低发行成本,信用等级高的话可以减少风险溢价的成本,使得成本支出更加合理。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中,对于改善债市的评级制度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更加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贵在精,不在多,能够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具有权威意见的评级报告;第二,提高信用评级行业人员素养,不畏强权诱惑,自我约束,保持其独立性;第三,虽然要减少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但政府对信用这块不能放松,建立惩罚机制,严格监管,减少机构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

(三)二级市场的发展受限较大

我国的企业债券受到政府管制颇多,它的流通也受到大大的限制,很多企业债券在买入或者兑换时都没有机会流通。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投资价值,流动性强、变现能力强的必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我国企业债券变现能力差,持有者急需用钱时,必须在损失部分利息的前提下将其提前兑付。有些企业发行了债券但可能会出现投资者不愿意买,致使有行无市这种情况,那么承销商也更不愿意销售企业债券,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当务之急是企业债券在市场上能够快速流通运转,带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互动运行,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其流通市场。

增强企业债券流动性首先,培养一些投资机构,专门从事这些金融机构间资金流通,我国企业债券常常出现有行无市的情况,而这些投资机构可以使债券存在交易对象,进而带动二级市场的进步。其次,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知识,使这些机构更加完善,壮大投资者队伍,使市与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同时,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环境,实施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平衡各种券种的相对成本,增加企业债券的吸引力,才能更好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品种缺乏创新

之前一直说到企业没有发行企业债券的动力和投资者购买的欲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种太过单一。受政府管制过多的影响,企业债券缺乏创新的动力,从金融产品的种类、期限、利率等方面就能看出,这些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市场活力不断下降。这些是卖方市场的主要问题所在,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必将迎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春天,我国的市场结构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在利率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债券的利率基本是通用型,所以多为不变,可以将之设成更为灵活的选择。金融市场并瞬息万变,随时都可能发生未知的情况,市场投资者在投资时最害怕不灵活不能变通的情况,因此,企业债券的利率可以灵活设计适应不同的情况,或者在应对一些风险时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这样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当债券有可交易对象时,企业也会更有动力发债。

五、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研究中总结得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问题诸多,需要时间解决。外部原因主要是政府监管问题,内部原因就是债市制度的欠缺,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前景很大,债券不仅仅是融资的一种手段,它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债券的改革发展也不仅限于企业债券市场,可能会牵涉到金融等诸多方面因素。虽然现在企业债券市场在中国市场占的份额不高,但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可以看出,债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份子。

总而言之,想要更好地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仅仅要政府的参与,还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更好的改进,同时债券本身的形式也要跟上总体前行的脚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债市的发展更近一步。

猜你喜欢
企业债券债券市场评级
国家发改委:对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开展全量排查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持续推动企业债券改革创新,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我国债券市场的久期分析
百度遭投行下调评级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22
发改委加快企业债发行审核等
投资有道(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投资与理财(2009年8期)2009-11-16 02:48:40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2009年7期)2009-08-12 10:00:40
个人投资:企业债券无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