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南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南阳市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供给体系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农村政策性银行、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机构等构成。其中,南阳农村信用社起着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在2019 年3 月底,涉农贷款876.9 亿元。南阳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南阳农村地区有着很多的营业网点,并不断拓展业务。南阳市的村镇银行有新野建信村镇银行、方城凤裕村镇银行和南阳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新生力量。南阳农村政策性银行则要保障粮棉油的收储,进行农业开发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南阳的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机构则提供信贷相关的服务,对改善农村信贷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
1.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缓慢。首先,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局限于农村地区,而且面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商业银行的竞争,失去了一些中高端客户,对于低端客户的小额贷款,信贷成本和呆坏账损失比较大,在贷款中,用于购车、经商、加工、建筑等非农生产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农业生产和养殖的贷款比重较低,“偏农离农”倾斜较重,而且非农生产的风险较大,呆坏账损失就可能偏高。其次,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电子汇兑、信用卡业务、客户理财、水电费代缴及税款代缴等中间业务较为薄弱,且缺少网上信贷产品和网上金融增值服务等。最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产品安排不够合理,多为一年期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较少,而且农户和小微企业缺少担保抵押,较难获得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贷款的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利率一刀切,不够灵活,信贷服务不够快捷和便利。
2.农村信用社改革不够到位。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产权不够清晰,缺少大股东的加入和参与,对公司治理层不能够很好地监督,存在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层员工工作任务重,而劳动报酬低,不情愿做好金融服务,进一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而较低的工资会造成农村信用社很难吸引人才和原有员工的离职。
1.南阳农业银行服务于“三农”力度弱化。南阳农业银行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逐步撤离乡村的一些网点,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业银行的支农覆盖面比较窄,较少的对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小额信贷,多局限于对农村龙头企业和高端客户发放贷款,在贷款的投向上,为非农生产和生活性支出提供的贷款较多,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的贷款较少,信贷偏农的倾向较为严重,而且非农生产项目的信贷风险较大,增加了南阳农业银行的呆坏账比率,不利于南阳农业银行的盈利。另外,南阳农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若不下放到基层部门,会延长贷款的审批时间,也降低了贷款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信贷业务员若不按其业绩进行奖惩,也会造成他们坐等贷款,而不深入小微企业和农户,进行信贷调查和受理信贷业务。
2.南阳邮储银行服务于“三农”不够到位。邮政储蓄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但邮政储蓄转变成邮储银行以来,南阳邮储银行也在积极开拓信贷业务,虽然南阳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较多,但南阳邮储银行的信贷规模不大,拥有的信贷优质客户不多,成立起来的信贷业务部和小企业信贷中心,仍需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仍需推出特色的金融产品,来吸引优质客户,同时还需要加强中间业务来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南阳邮储银行不只是要做好农村信贷的零售业务,还要克服难以盈利的问题。
1.服务于“三农”的业务发展较为薄弱。南阳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增速较高,但是起步较晚,业务发展的实力较弱,由于南阳村镇银行知名度不高,吸收存款较为困难,也就限制了可供放贷的资金量。在贷款对象上,南阳村镇银行主要针对涉农企业等规模相对较大的法人机构,对农户的贷款较少,而新野建信村镇银行和南阳村镇银行在农户贷款比例上要高一些,但三家村镇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较弱。贷款比较单一,在贷款信用形式上,缺乏纯信用贷款,比如南阳村镇银行贷款中,保证贷款30%,抵押贷款67.18%,质押贷款2.82%,[1]且在贷款期限上,南阳的村镇银行贷款多为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只能满足短期资金拆借的需求,缺乏中长期贷款,在贷款用途上,农牧业贷款占的比重很低,消费贷款严重不足,非农生产贷款占比较高,贷款用途的结构不够合理。
2.村镇银行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方面,南阳村镇银行的信贷也在逐步采取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五户联保体制,来通过联保成员互相筛选和互相担保的方式来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南阳村镇银行还未能纳入存款保险制度,甚至银联系统也不够到位,农户和小微企业对村镇银行缺乏信任感,农户和小微企业在村镇银行存款时担心资金的安全,从而影响到村镇银行的存款量。同时,村镇银行也不能利用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体系,向系统内的会员进行资金拆借,进一步制约了村镇银行获取资金。村镇银行不被允许使用人民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这样无法查询自己客户的信用记录,只能入户去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既费时费力,又主观性大,还会被客户极力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用信息。
南阳农村政策性银行包括南阳农业发展银行和南阳农业开发银行。南阳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南阳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保障粮棉油的收储,并为之提供贷款,基本上不提供商业贷款,这样其服务于“三农”的业务局限性就比较大,而南阳的开发银行的信贷则主要支持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国家储备林项目以及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总之,南阳农村政策性银行对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缺失,对于农村的农田水利、公路、电网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也不到位,对农村的流通市场建设以及科技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也是薄弱的。
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比较大,自然灾害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牲畜的疫情影响到养殖业的效益,同时农产品的供求不平衡,会造成农产品的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可能减少农业收益,而农业收益又是贷款偿还的保障,因此参加农业保险的组织或个人容易取得贷款,并且可以享受比较优惠的信贷利率,[2]但是南阳农村保险还处于初级水平,农村保险机构取得的政府补贴较少,农村保险产品较少,对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有针对性保险产品,[3]又由于赔偿标准比较低和理赔服务水平低,较难吸引农村客户投保,南阳农村保险机构较难发展起来。同时,南阳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受到的政策扶持较少,得到政府补贴也较少,担保的类型较少,担保要求的条件较高,第三方担保人的资格过于局限在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等。
1.加快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首先,要积极争取农村中高端客户,深入这些客户家中,了解信贷需要,并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对应的优惠贷款,给这些客户提供最便利和快捷的金融服务,在贷款上要向农业生产和农村养殖方向倾斜,对于非农生产,要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给优质的低风险项目提供贷款,最大程度减少呆坏账的损失。其次,积极开展电子汇兑、信用卡业务、代缴保险等中间业务,升级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推进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最后,科学合理的安排信贷产品,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积极探索农地、林地、水塘、农具和房屋等产权的抵押贷款,推出农村“生产组织或公司+农户”的贷款以及农户联保贷款,在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上,可借鉴唐河县农村信用社的“金燕快贷通”“双创贷”“金燕e 贷”和“POS 贷”等贷款模式。
2.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一方面,积极寻求农村信用社转变成农商行,积极引入其他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农村经济组织和企业等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大股东,股东大会要选举出和监督好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者要能够激励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另一方面,推出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人才,优待基层业务骨干,按员工的业绩给予优厚的报酬,监督员工的金融服务质量,督促员工做好对农村客户的金融服务。
南阳农业银行不仅要对农村龙头企业和高端客户发放贷款,而且还要对农户和小微企业多发放小额贷款,不仅为非农生产和生活性支出提供贷款,还要提高农业生产项目贷款的比重,下放贷款审批权,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信贷服务从“坐等”服务转变为“入户”服务,并做好中间业务的服务。同时,南阳邮储银行要壮大信贷服务团队,推出特色的金融产品,做好信贷的零售业务,比如推出“惠农易贷”扶贫小额贷款、“掌柜贷”等业务品种,并且利用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多的优势,做好结算、汇兑、代理和理财等业务,方便农村客户。
1.创新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业务。在信贷品种上,不仅提供抵质押和担保贷款,还要提供有还款信誉和还款保障的信用贷款,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多发放农业生产性贷款和非农生产性贷款,同时兼顾到生活性信贷,并根据当地的经济特色,设计出实用性强的信贷产品,比如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推出了由担保公司担保加存货移交质押的“现货通”信贷项目。[4]在贷款信用形式上,要引入河南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改善贷款信用形式,比如河南临颍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推出集体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物等抵质押贷款品种,又如河南信阳珠江村镇银行推出由公务员提供担保的贷款品种。在信贷服务上,提高村镇银行贷款的覆盖率,对“信用户”推出利率优惠和优先放款等专享服务。[5]
2.完善村镇银行的制度建设。一方面,南阳村镇银行要在贷款前认真考察和风险评估,贷款后要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地监督,并且要把中心会议制度落到实处,除了改善现有的低风险的农户联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还要创新出能显著降低风险的贷款品种,例如“公司+基地+农户”贷款、特色经营项目贷款和农业保险贷款等。另一方面,南阳村镇银行要加入存款保险制度,这样农村客户就不用担心最高赔偿限额内的存款资金安全,同时应该把村镇银行纳入银联系统和支付结算系统,使得村镇银行能够办理银行卡业务,方便其存取款并且还能进行转账支付,从而吸引客户多存款。同时,村镇银行要加入到全国银行同业拆借系统,向系统内的成员拆借资金,从而弥补村镇银行的资金不足。
南阳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开发银行可以丰富自身的信贷产品,办理农业科技贷款和农村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支持农田水利、公路、电网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流通市场的建设提供贷款,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种植养殖基地项目提供贷款,[6]并在农村金融供给薄弱的地区,可由农业开发银行建立小额信贷公司或村镇银行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要建立更多的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机构,政府要推动农村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把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机构、信贷机构和农村客户联系在一起,并由政府根据业务量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提高赔偿标准和理赔服务水平,丰富农村保险品种,推出针对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保险品种。同时,放宽信贷担保的条件,推行更多类型的信贷担保,第三方担保人的资格可放宽到国有企业职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