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天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才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学生的学情仍然缺乏直观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欠佳、教学内容陈旧及教学手段单一等。 因此,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存在必要性。
通过对于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百余名大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调研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具有英语基础差异大、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应试性强的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等教学策略外,还采取了分层教学、任务教学法及情境教学的教学策略,旨在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升教学效果。 文章将就本校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情进行具体分析并讨论不同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也存在着动态的变化。 总的来说,社会、师生及学校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升,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首先,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加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率更高,学习英语能够提升学生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其次,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对学生在职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尽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在逐步改善,但通过教师观察、学生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发现,本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比较大,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学生基础薄弱且差异性大、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学习应试性过强。
高职学生英语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词汇量匮乏、语法基础不扎实。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一)》Unit 1 Text A Meeting Foreigners at an Airport 为例,近一半学生认为文中生词率在50%以上,40%学生对该单元的语法点——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意义差异表示不确定。 除了词汇及语法基础欠缺,高职学生的听力、阅读技能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很强。 以阅读技能为例,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是精读,对于略读、扫读等方法比较陌生,导致阅读效率偏低,完成阅读理解的速度较慢。
除了基础薄弱外,学生学习习惯及方法不当,以致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大部分学生的课后英语学习主要安排在背诵单词上。 但由于背诵方法不科学,仅仅是机械地记忆词汇的拼写及含义,没有结合自然拼读、词根词缀等记忆方法,导致花费大量时间但效果不佳,且由于背诵过程的挫败感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通过对比同级学生后还发现,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生源广泛,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差异很大,我国各省市地区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尤其体现在听力和口语上。例如有部分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英语听力练习,以至于听力课程难以跟上进度,且无法适应英文授课的形式。
学生课堂表现整体比较被动,仅有个别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需要通过点名以实现与大多数学生的互动,分组竞争及适时的鼓励能一定程度提升课堂参与度,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 对于课堂参与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过高,学校和教师对于课堂手机使用的管理效果不佳。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整体不错,课程作业回收率在95%左右。 但学生课后与教师沟通较少,英语学习局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虽然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动力不强,但并不排斥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及风俗,通过适当的情境引入和文化背景介绍,能够一定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一)》Unit 4 Text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the USA 为例,学生对于美国的公共交通方式兴趣较浓,课后对于其他国家的交通方式的调研也完成得非常积极。
应试教育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是制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的高职教师仍然秉持着“高分至上”的教学理念,因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 正是因为教师及大环境对于应试教育的执念,以至于学生也普遍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学习英语。
高职学生在毕业前需要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也设定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个人目标,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即为通过考试,缺乏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动力。 除了标准化英语水平考试,学生对于课程期末考试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复习课及答疑课的课程参与度明显高于常规课程。
基于学院高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习惯及学习动机,研究者在对比各种教学方法后,选择了三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就读大一第二学期时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方式,采取了分层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结合的模式,并分别分析了三大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学效果的影响。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与其匹配的评价方式,从而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在研究者任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强化分层教学的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团队意识,教师制定了团队评分规则,即学生该学期平时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各个组员的个人学习情况将对整组成员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分层教学主要应用在以下这些方面:学生上课按照小组就座,每组轮流在上课前完成英文课堂展示,在课堂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完成课堂任务,课后在组内进行词汇复习、作业批改等任务并合作准备课堂展示。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一)》Unit 2 Text A World Expo 为例,学生在课前需要和组员共同合作搜集对于世博会的知识并在课程中进行报告;课中需要与组员合作完成阅读练习后的答案校对及讨论任务;课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览相关词汇的互测。
分层教学的效果整体不错,能够一定程度地减轻教师课堂管理的压力,在课后组员也会互相督促,作业提交率在分组后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分层若主要采取自愿的方式,会有部分小组内的组员水平差异非常大,以至于程度稍好的学生承担了较多的任务,程度较弱的学生由于承担的任务较少因而提升较慢。
因此,科学分层需要学校和各方的配合和规划,正如吴宝明(2020)所归纳的,有效分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效做好新生入学的英语摸底考试工作。 ②要优化分层方案,在充分调研学生生源及学习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分层以提高分层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③要通过教师、教务等相关部门协作,保障分层教学动态管理的科学性。 若能实现更优化的分层,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想必会有显著提升。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事项转化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
在任务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按照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即跟着教师的指令,朗读单词、精读课文并记录语言点,而是需要“反客为主”,在课程的一开始接受教师布置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任务,并在整堂课程中以完成该任务为目标。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一)》Unit 1 为例,本次课程的任务为:假设你是ABC 公司的新员工,你要接待一位美国客户,在客户达到前你需要做什么准备? 学生为完成该任务,需要参与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活动包括自我介绍相关的口语练习,安排接待活动的阅读任务及外国礼节相关的词汇补充。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英语能力,了解西方文化。 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任务教学的效果整体不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参与度。 但该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要求比较高,由于大多高职教材并不是以任务为导向,需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改编,以《新航标职业英语(一)》Unit 1 为例,教材中的vocational focus 部分,提出了接待外宾的场景,但相关习题主要还是传统的填表、连线等题型,不能满足任务型教学法的需求,需要教师进行任务的补充和创设。在教学实施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对于学生采取以鼓励为主、适时纠正为辅的反馈策略。
任务教学对于教师的备课及授课要求很高,李秀梅(2020)按照任务不同阶段即任务前、任务过程中及后任务,所归纳的实施建议非常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1. 任务前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激活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任务过程中,通过布置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3. 后任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对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 若能以以上三条原则进行课程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提升,任务型教学法便能很大程度地解决学生上课参与度低及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情境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突出学生和情境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主要表现为在每一次课程初期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引入,即使在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中要也坚持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 例如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培训的阅读课程中,若按照历年真题的顺序进行阅读讲解,课程便显得枯燥乏味且缺乏连贯性。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要求,可以将阅读文本按照不同的题材进行分类,如招聘类、景点介绍类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创设真实情境,每次课程主要涉及一种题材,这样能够有效地进行篇章间的过渡,而不显得突兀,以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保持注意力。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与个人生活和学习关联性较大的情境更有兴趣,如旅游、学校生活等,在以上情境中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较高。
情境性教学法整体效果不错,能够使得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和语言的兴趣,但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摸索。 肖蕾(2020)曾提出过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建议,从选取素材、课容以及学生心理三方面出发,具有参考价值:1. 教学素材的选择要本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并且要采用学生能产生共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2. 从课程容量的角度来看,教师要遵循大容量、快节奏的原则。 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得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到学习内容,获得最大量的信息。 3.情境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应当尽可能地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团队合作,并通过适时的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做到寓教于乐。
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需要提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分层教学、任务教学法及情境教学,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法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但需要在学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更科学的学生分层;任务教学法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但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需要不断打磨课程;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习情境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