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策略

2020-11-25 10:52章培君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虎妞名著读书

章培君

(浙江省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 浙江 杭州 310020)

1.部编教材关于名著阅读的变化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1],同时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2],在名著阅读上作了极大的改进。每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名著导读章节。每个章节中都以一部必读名著加两部自主选读名著的形式出现。在必读名著的指导上,突出读书方法指导,明确地体现了教材编者对于读不同类型的书籍需要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这一宗旨。部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名著阅读直接编入课程体系中,这对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做了两大改进。

一是改进了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新教材的改进直接让课外名著阅读走进教师的教学规划。并且每册教材中推荐的必读和选读名著都与学生的年段阅读学情相匹配,这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更得心应手。二是改进了对课外名著阅读读书方法的指导。每一本必读名著后都有相对应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强调“一书一法”。不仅是一书一法,也就是说读某一类的书籍都应有相应的读书方法。这就让原本无方法、无体系的名著阅读教学有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目标。

2.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必要性

这两大改进势必会丰富、拓宽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势必会扩大、加深初中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也势必会引导教师重新思考名著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说,这会使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趋向于课程化。现代课程理论中,一般认为课程即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者品格、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而有计划的编制的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3]。部编版教材让名著阅读教学具备了课程化的条件。

而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据笔者对本校七年级430名学生统计结果,大约75%的学生喜欢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内容流行小说占67%,动漫作品占20%,中外名著仅占11%。阅读方法上,有10%的学生会在课外阅读时留有笔记或摘抄。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少,有良好阅读方法和习惯的更少。若想达成课程标准中“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让名著阅读课程化,让名著阅读走进教师的教学规划。教师应在课程化的趋向下,研究有效的实施策略。其中包括安排有效的阅读计划和课时规划,落实达成教材中“一书一法”的教学目的,完善相应的课程评价监测机制等。本文就以七年级名著阅读教学为例,阐述相关实施策略。

3.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框架设计

课程化强调教学的组织与计划,在实施时教师要有规划性。为确保每学期三到四本名著的阅读量,教师要进行有效规划才能避免阅读计划搁浅。除了利用寒暑假布置名著阅读,教师们还需要在教学时间内再安排阅读时间。大致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每月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计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学生之前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共读,产生共鸣。

在每本名著开始阅读之前,教师都应该合理制定阅读计划并告知学生。教材中规定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以此作为教师进行阅读时长规划的标准,如若是第二次进行阅读,可适当增加至450字左右。例如《骆驼祥子》一共24章,每章字数在4700至5800字不等,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大致读三章。按照每周布置三个时段进行阅读,那整本书大致需要三周读完。

有了合理的阅读计划,再进行课时规划。以教材《骆驼祥子》名著导读章节为例,第一部分是名著的概况,以名家评论为引子,介绍了《骆驼祥子》整体内容、人物特色和语言特点。在这一部分教材略去时代背景、小说结构、小说技巧等高深的内容,只选择了最切近学生认知的名著方面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读书方法指导,以一段文字为范例,详细介绍了圈点批注法。第三部分是专题探究,设计了四个专题,对小说的主要人物、悲剧原因、洋车夫历史记录和京味语言分别进行探究。并且要求探究后写读书报告,举办读书交流会。最后是精彩选篇。前三个部分分别对应阅读教学的导读、精读、展示分享三个环节。和独篇阅读教学不同的是,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系列性的课时安排。这三个环节并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而应是初次导读+过程中精读+结束后活动展示这样三个不同的阅读时间点。在学生阅读某本名著的一个月内,教师应有2次教学计划和一次学生分享活动的课时安排。以此类推,让初次导读+过程中精读+结束后活动展示这样的系列化课时安排成为名著教学课程化的课时保障。以七年级教材中的必读书目为例,例如设计《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课,应大致为导读课“读《朝花夕拾》看鲁迅的童年”、精读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以及活动分享课“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4.名著阅读课程化的课程内容

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同样一本名著学生的阅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笔者发现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感知。课程化下的课程内容设计是实施策略的核心内容,因此精细设计课程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实施策略。教材的名著导读章节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突出读书方法或阅读策略,第二教材只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的名著内容来介绍。以此为依据,笔者认为针对课外名著阅读的课程内容,其技能目标是教授训练读书方法,过程目标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时教师要有量体裁衣的意识,即根据教材要求体现一书一法。 教材中对读书方法进行了明确指导,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一定会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重要的是教师要考虑学生学情,选准突破阅读瓶颈的训练重点。

笔者经过一年的阅读教学,深感教师在围绕阅读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准训练重点,真正突破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困惑之处。例如七上教材落实《骆驼祥子》这本名著的读书方法为圈点与批注,那就要引导学生批注语言的精妙之处而非寻常笔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一本经典名著,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是祥子,就连次要人物虎妞、刘二爷都特性鲜活。小说的人物根植在旧社会,读这本小说不仅是在品味祥子的悲剧命运,更是在回顾、悲悯一段中国的旧历史。让人惊叹的是老舍的语言,那劲道十足的京味语言,让学生回味无穷。所以精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品味小说独到的语言,揣摩人物形象,学会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4.1 整体感知。话说精彩之处。

4.2 介绍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

4.3 比较提升。比较:同样的文段自己的批注和书上的范例进行比较。(1)批注文段有效性。小说中精炼而又生活化的语言,鲜活的人物描写等都是值得圈点批注的。不能随便挑一处就批注。(2)批注语言的完整性。(3)思维方式的广泛性。注释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比较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等。(4)批注符号的规范性。

4.4 训练巩固。针对名著35-36页,进行圈点批注,最后评出最佳批注。这两页文字是祥子卖了骆驼回到车场与虎妞、刘四爷的一段对话描写,有价值的批注应集中在对虎妞的语言描写和刘四爷的神态描写上。例如虎妞泼辣的语言、刘四爷的精明却是体现在露了几次的虎牙和眼珠子转的神态上。

精读课在教学环节上基本可为整体感知——方法传授——比较提升——训练巩固四步。需要注意的是精读课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这一部书或是这一类书的读书方法或阅读策略,但不要过多停留在读书方法的知识层面上。而是应该训练学生多次使用、强化某种读书方法,不断体验、分享、比较最终提升。

5.名著阅读课程化的监控机制

任何课程设计都需要有监测评价机制。传统的监测机制往往是结果性评价,但对于名著阅读课程化应多些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往往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们应结合教材设立过程性评价机制。

教材每一章名著导读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题。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深受师生的欢迎。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上设计的专题,将之活动化,使专题活动形成检测学生阅读成果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这类活动尽可能多样,可以是内容充实的阅读专题活动,也可以是见缝插针的小活动。例如腰封设计、对联活动、人物谜题竞猜、撰写推荐语等 。小活动耗时极少,学生热情极大,有时才思涌动,佳句妙语频出,甚是有趣。以下是七下学生撰写的《祥子小传》节选,以及两句《红岩》的腰封设计,从中可见一斑。

一晚,祥子载曹先生回家,一侦探尾随。方至曹宅,被其拦截,骗尽财物,祥子之望再成泡影。后被迫与虎妞成亲,虎妞以其积蓄买下同院二强子之车,祥子重获新车。万不料,虎妞难产去世,祥子无奈卖车治办丧事。继而爱慕小福子,后其因入白房子不堪受辱自尽,终有缘无分。祥子自此自甘堕落,重财轻义,走向毁灭。呜呼,哀哉!社会病胎里的产儿!——学生习作《祥子小传》

观山城暗流涌动,一睹国共明争暗斗!

渣滓洞亲历者真实讲述 一部红色革命的壮丽史诗——学生《红岩》腰封设计

这类活动在结果性评价之外,增加了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机制。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当然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方式可以多样,标准化的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也是不存在的。以上只是笔者使用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的一些心得和经验。教师们只能在阅读中不断品味反刍名著,钻研教材,琢磨教法,不断深入完善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策略,期待在师生共读中教学相长,双赢双收。

猜你喜欢
虎妞名著读书
我家的小猫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因为有条“狗”命
我家的虎妞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