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火兰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三中学,福建龙岩 366214)
初中教育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并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它还是新课程改革创新后物理教学新的发展道路,为教师探索研究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及时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从而提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物理知识得到增长的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学活动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创新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将它与初中物理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巧妙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才能确保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不仅有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有建筑艺术与音乐戏曲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影视片段,也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或者采用师生讲故事等方法来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丰富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实际物理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点,适当穿插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熟悉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课前准备声学知识教材时,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对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物理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梦溪笔谈》记载了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宿营时,每个士兵都会将牛皮制造的箭筒作为枕头枕着入睡,这样如果有敌人突然袭击就可以第一时间听到马蹄声。教师可以将这个军事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享,并提问: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呢?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结合课本知识,学生能够发现这个故事说的是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借助历史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并且会使他们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守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物理光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将有趣生动的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物理教学课堂。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光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用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进行教学,并借助多媒体对诗中描绘的画面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分析古诗中蕴含的物理光学知识。通过分析诗句学生就可以知道“对影成三人”指的是明月、诗人和影子,其中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当月光照射到李白身上会发生光的反射,而在李白身后光线到达不了的地方就会形成黑暗区域,这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教师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不仅能对物理光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取得一举两得、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典故,例如,曹冲称象,教师借用其中蕴含的水的浮力等相关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初中物理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与水流相关的试题,教师在讲解这类知识点时,可以引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水的性质会产生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对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授与水相关的物理力学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最终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教具,开阔学生的眼界。例如,“省油灯——夹瓷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科技工艺品,在古装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很多学生对它并不陌生。教师可以从它的制作工艺开始讲解,启发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热学知识进行思考,省油灯是如何达到省油的目的呢?这和物理知识有什么关系呢?从夹瓷盏的制作工艺中,学生就能够发现省油灯之所以可以省油,是因为其夹层中被加入了冷水。根据物理热传导知识,利用冷水降低油的温度避免油温过高而快速蒸发,从而实现省油的目的。
在讲解电磁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依旧可以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物理电磁学知识。通过观察古代传统建筑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房屋上都装有龙舌金属条和铁刹相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龙舌金属条和铁刹相轮的作用进行思考。参照现代建筑结构,学生不难理解,它们真正的作用是避免雷电灾害。在对学生充分讲解这两样物件的基本原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电磁学知识在课堂上模拟设计避雷针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简单的实验设备完成模拟实验,在完成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避雷针原理和结构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而且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我们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传统文化的渗透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不仅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清晰的物理思维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