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芳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眼界。
(一)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强化 需知,写作能力的支撑点便在于阅读,优美词汇使用、表现手法应用、人物形象描写、文章结构布局,这些均可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经验。学生自己阅读,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通过日积月累式的阅读,学生词汇量大增,若到一定程度,量变必定会质变,继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地步,集百家所长、为我所用。课外阅读量增加,此时的课外练笔和阅读笔记频率也会提上去。与此同时,课外练笔内容、写作设置方面,可以赋予学生们更多选择性。学生文化底蕴以及个性迥异、语言陈述风格不同,在课外练笔长期锤炼的过程中,文思泉涌且语言个性化得以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动力。学生若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均乐于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复摸索、不知疲倦。要想写好作文,兴趣是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兴趣日渐升华为爱好。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后,学生会对所阅读作品中的故事和词句等产生兴趣,急于想拿起纸笔尝试一番,将所想、所闻跃然纸上,长期下去,习作效果必定事半功倍。在之前的课本选篇中,大都为名篇佳作,文章固然精彩,但小学生仍旧提不起兴趣,反之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这主要因为范文和学生间的“距离”大,学生一方偏爱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课外读物中的内容真实反映了现实,在潜移默化之中会提升学生们的辨别能力和理解社会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体验文章精髓的同时日渐强化本体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学生近距离的感知社会 语文源自生活,所以说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也要联系生活,假设脱离了生活,那么便和人的思想感情背离,就像无源之水一样,毫无生机。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学生长期处在校内学习,接触社会机会甚少,无法近距离亲近自然,若想更好、更优的感知生活,最为适宜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内含信息是全方位的,课外读物可谓无所不包,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语文资源。纵观先哲成就不难探寻,他们之所以成功,不单单是精读专业书籍,博览群书才是制胜法宝。小学教育不会要求让每位学生成为科学家,但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情操得以陶冶、素养得以强化,而后也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当下生活。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是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单纯的进行精读而忽视了略读,因为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要视精读、略读同等重要。具体阅读教学环节,教师要切忌越俎代庖,要以生为本,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利,让学生按照自身喜好去选择精读内容,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多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达成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的目标。《水浒传》课外阅读活动组织,要求学生精读“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内容,略读其他内容,将精读和略读相互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记住了主要故事脉络和重点英雄事迹,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建教学情境 以兴趣促成长毋庸置疑,特别是对于情感、精力旺盛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教学阶段内的重点要素。若想在课外阅读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育,并且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所以可通过情景创设来加以操作。
旨在加深学生对华夏传统文化了解,并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可组织“文化大观园”实践活动,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影像资源搜集,然后集中呈现在屏幕上,教师还可拿出剪纸和年画等加以展示,然后展示《年画》文章,向学生阐述年画发展的来龙去脉。此时,学生兴趣必定高涨,会主动进行阅读,基于此,学生便可借助课外阅读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三)组织主题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或是热爱祖国,亦或是热爱自然,但实践教学中仅凭几篇文章是难以达到学生培育目标的,主题阅读模式实施可以弥补这个缺点,按照单元主题来进行主题阅读,然后向学生提供与主体相关的阅读材料,从而使得学生脑海知识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倍增。
关于“科学”主题的延伸式阅读,不能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为学生罗列出《昆虫记》、《万物简史》等课外读物,如此便可让学生对这一主题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阅读,然后加深学生们对此主题的理解印象,反过来推动学习进程。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应用多种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其知识储备,强化其综合素养,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能效,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