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的故事
——基于小班班本课程“蚂蚁,你好”的实践研究

2020-11-25 07:00:11纪莎莎
名师在线 2020年26期
关键词:班本小班蚂蚁

纪莎莎

(江苏省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江苏无锡 214000)

引 言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在地下栖息了一个冬天的小蚂蚁们在嫩绿的叶芽间忙碌穿梭着,充满了生机和乐趣。眼尖的幼儿率先发现了教室角落里的小蚂蚁,这群黑黑的生物立刻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他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观看。想不到小小的蚂蚁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一场对小蚂蚁的探究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一、解读童心:发现与生成

班本课程“蚂蚁,你好”起源于小班特殊的地理位置。小班教室位于底楼,由于受潮,柜子下面、地板缝里、走廊里时而有蚂蚁、小虫子之类的小昆虫出现。吃过午饭,幼儿喜欢搬上小椅子,和同伴一起坐在走廊里晒晒太阳,玩一些安静的小游戏。由于小班幼儿天生好动,他们坐在走廊里也会不停地活动。没过多久,细心的幼儿便发现了台阶下、阳台上有许多蚂蚁。每次如厕、洗手后,幼儿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蚂蚁,乐而忘返。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讨论的话题也围绕着蚂蚁展开:“小蚂蚁生活在泥土里吗?”“小蚂蚁长什么样的呢?”“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呢?”……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使其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针对幼儿的疑惑,基于幼儿的兴趣,班本课程“蚂蚁,你好”诞生了。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预设了两周的课程内容,第一周侧重认识蚂蚁的外形,第二周侧重了解蚂蚁的习性。该班本课程围绕社会生活、身体运动、语言交流、科学探究四个方面的目标展开。

二、追随兴趣:观察与支持

(一)户外探究

自从在教室里发现了小蚂蚁后,幼儿对还有什么地方有蚂蚁也很感兴趣,于是一场代号为“寻找,寻找”的秘密搜查行动在幼儿园展开了。根据幼儿的搜查结果,旗台下、操场有树叶的地方、“一米”菜园里湿湿的土壤里面都有小蚂蚁。

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有小蚂蚁呢?问题在幼儿的脑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通过找一找小蚂蚁,幼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现和了解哪些地方有蚂蚁,以及蚂蚁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二)家园配合

基于幼儿对蚂蚁的经验,笔者向家长发放调查表,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有关蚂蚁的知识,引导幼儿了解有关蚂蚁的小常识;并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蚂蚁,寻找蚂蚁的家——泥洞,丰富幼儿对蚂蚁的认识;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蚂蚁的各类资料,一起了解蚂蚁的分工、身体结构、生活习性,让幼儿发现蚂蚁是群居性生物,生活在很有秩序的集体,它们的分工各有不同,而且它们一般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每个巢穴的房间都有明确分类。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对于蚂蚁的认识逐步加深,为他们后期熟悉蚂蚁奠定了经验基础。

(三)区域支持

结合班本课程内容,笔者在音乐区投放了儿歌《蚂蚁搬豆》和相关头饰等素材,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舞动;在阅读区提供了绘本《勇敢的小蚂蚁》《蚂蚁和西瓜》《喂,小蚂蚁》,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蚂蚁的认识;在美工区投放了彩泥若干、各种蚂蚁图片、灰色卡纸、勾线笔、固体胶等材料,为幼儿制作“西瓜上的蚂蚁”创造条件;在科学区创设了“蚂蚁工坊”,引导幼儿通过放大镜进行观察,了解蚂蚁打洞的秘密;在益智区提供了自制蚂蚁窝背景图,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并理解5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并尝试按数取物;在建构区提供了自制立体蚂蚁架、薯片桶、各类盒子、木质积木、记号笔、设计图等材料,为幼儿搭建蚂蚁城堡创造机会和条件。

(四) 经验提升

针对幼儿的探究过程,笔者思考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呈现,经过逐步的调整,最终从蚂蚁的足迹、蚂蚁的分工、蚂蚁的家、蚂蚁的身体结构、蚂蚁和西瓜这五大板块展开,将幼儿探究蚂蚁的过程用他们喜欢并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将他们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梳理。

三、课程思考:总结与反思

班本课程“蚂蚁,你好”圆满结束,回想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谈话,以及他们对作品的分析,笔者对幼儿思维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幼儿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此次活动对幼儿未来发展有多大的价值?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使笔者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反思。

(一)把握幼儿兴趣

杜威曾言:“在儿童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教师应真正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进而协商确定主题,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愉快的情绪支配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科学现象,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1]。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尊重年龄特点

相比中、大班幼儿,小班幼儿更多的是通过感受、体验、游戏等方式达成对探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本次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笔者以遇见——寻找——求知——了解——深入为主要脉络,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探究幼儿园哪些地方有蚂蚁,从而让幼儿了解到蚂蚁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相对潮湿的;在幼儿对蚂蚁有了粗浅的认识后,再引导幼儿阅读和观看《蚂蚁和西瓜》的视频和图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加深对蚂蚁的喜爱之情,感受蚂蚁这一集体的团结精神。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逐步深入,让幼儿在快乐中收获体验、收获成长。

(三)抓住生态价值

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室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幼儿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了小蚂蚁,而且三五成群,兴趣只增不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和助推幼儿进行深入探索。

(四)提供宽松环境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探索性活动中,笔者在活动前反复斟酌、思考,确定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什么,如何探索;探索中需要什么样环境,如何营造环境;营造的环境如何减少各种无关的干扰,以确保幼儿在营造的环境中能愉快、创造性地探索、表达。在活动中,笔者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根据幼儿探索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需求,共同创设了观察区、美工区、建构区等区角,并充分利用角区、园内环境、家长、社区等现有的环境资源,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结 语

班本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幼儿体会到自然界的生命成长是一段美好的过程,天生向上的动力使他们独立而自由地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个认识,唯有放手才能实现。小班班本课程给幼儿带来了乐趣,带来了挑战,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经验,也让教师有所总结,有所反思,从而陪伴幼儿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班本小班蚂蚁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6:30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5:06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幼儿100(2016年30期)2016-02-28 21:26:29
蚂蚁找吃的等
分成三等份
变成一样多